回望2014,歷史將記住什么?有深化改革奔涌的大潮,有正風反腐強勁的脈動,有互聯互通高遠的視野,有依法治國鏗鏘的足音……一年來,人民日報評論與您一起見證了這個偉大的年份。
在黨心民意的共鳴中,2014年,這些報紙上的“楷體字”,刻錄下歷史新的一圈年輪。我們與人民網觀點頻道攜手合作,歸納出10個年度關鍵詞,并配以本報評論員的點評,以呈經濟政治發展之趨向,窺文化社會變遷之端倪。
時序更替之際,讓我們透過這些沉甸甸的詞匯,共同記取2014,展望2015。
——編 者
1.【深化改革】
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元年,改革成為本屆中央領導集體最醒目的執政標簽。短短一年,加快簡政放權、推動公車改革、啟動戶籍改革……形形色色的藩籬被大膽拆除,盤根錯節的矛盾被逐步化解,讓人們真切感受到了什么叫“全面”,什么是“深化”。回顧一年收獲,不僅在于沉甸甸的改革成果,更在于重新燃起的改革信心。展望來年,改革路徑清晰、指向明確,那就是知難不難、攻堅克難,“讓每一個人都從中看到未來”。
2.【抓作風】
如果用一個字形容2014年的風氣之變,非“新”莫屬。從遏制舌尖上的腐敗,到堵住會所里的歪風;從剔除月餅中的“禮尚往來”,到清掃掛歷里的鋪張浪費,改作風細大不捐、久久為功。正是一件一件地抓、一錘一錘地敲,才在短短兩年多的時間內,讓政治生態為之一新、黨心民意為之一振。“端正黨的作風,具有決定意義”,一個更加堅強有力的領導核心,將會給人民帶來更多福祉、為國家締造更好未來。
3.【法治】
2014年,十八屆四中全會的勝利召開,在新中國的法治建設上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從劉漢劉維涉黑案公開審理,到呼格吉勒圖沉冤昭雪,在一件件個案中,公眾更多感受到公平正義的陽光普照。其實,法治不僅是國家治理的手段,更是社會運行的鋼軌。當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成為一個國家的堅守,當法治觀念、法治價值成為一個民族的信仰,“法治”二字在確立自身威信的同時,也將佑護更多人自由暢快地呼吸。
4.【反腐】
今年的反腐敗工作贏得最多掌聲。周永康、徐才厚等“大老虎”被查,馬超群等“巨腐蒼蠅”被拍,向人們宣示:反腐利劍所指,沒有禁區;黨紀國法面前,沒有例外。海外追貪織密天網,巡視制度全面覆蓋,清理裸官走向深入,權力清單悉數晾曬……制度堤壩的加固,激發改革、法治與反腐的同頻共振,在“不敢腐”的基礎上,推動“不能腐、不想腐”成為新常態。2015,反腐敗的鼓點,必將持續強勁。
5.【新常態】
審慎對待高強度大規模投資,穩步告別模仿型排浪式消費,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闡述新常態九大內涵。區間調控、定向降準,改革成為強心劑;一帶一路、高鐵外交,創新蘊含新機遇;開閘降息、股指飄紅,紅利全民來共享。回首2014,更安全可持續的增長速度,更提質增效的結構優化,更傾注民生的分配格局,手握新常態這把理解今日中國的鑰匙,需要我們共同矯正思維的慣性,創新思路,奔向明天。
6.【反占中】
發生在香港的“反占中”行動,無比清晰地反映了愛國主義的力量和一國兩制的深入人心。民主法治是香港社會的核心價值和城市標簽,愛國愛港是香港各界的普遍共識和基本遵循。而持續兩個多月的“占中”,以“民主”之名行破壞民主法治之實,損害了香港發展根基和國際形象,必然引發民眾的自覺抵制。事件讓人警醒:只有在愛國愛港旗幟下,在憲法和基本法框架下,才能促進香港經濟發展、民生改善、民主進步與社會和諧。
7.【核心價值觀】
“物質貧乏不是社會主義,精神空虛也不是社會主義。”改革攻堅期,價值底線如何堅守?社會轉型期,價值標準如何確立?2014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回應了社會對價值的熱切呼喚,點亮了人們心中的信仰之燈。三個層面,十二個詞,深深浸潤于日常生活、內化于國人心靈。人民有信仰,國家才有力量。校準發展的航向,勾繪共同的理想,扣好人生的扣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將釋放出持久而深沉的力量。
8.【互聯互通】
“APEC藍”“APEC時間”“APEC記憶”……當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再度牽手中國,雁棲湖畔的主場秀驚艷了世界,更讓各成員經濟體燃起互聯互通的亞太夢想。從規劃落實“互聯互通”戰略構想,到啟動亞太自貿區進程路線圖,北京APEC既登高望遠又沉穩務實,標注追求人類共同價值的心靈之路。更重要的是,中國以北京APEC告訴世界,敞開心扉、擁抱開放,拒絕零和思維、追求平等包容,才能點亮人類文明的星空。
9.【歷史記憶】
“誰忘記歷史,誰就會在靈魂上生病。”今年,我們以國家名義確立三個新的法定紀念日,重溫中國人共同的歷史記憶。回憶抗戰崢嶸歲月,汲取“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的民族力量;在祭奠英雄的日子,告慰為國家人民甘灑熱血的先烈;南京汽笛長鳴,為死難同胞落淚,撫慰傷痛、宣示和平。了解從哪里來,才知道要到哪里去。浴火重生的歷史記憶,支撐中華民族昨天走向勝利,更將在今天和明天引導我們奔向復興。
10.【打擊暴恐】
從昆明到烏魯木齊再到喀什,暴恐分子犯下累累罪行。但邪惡兇殘擋不住正義良知,嚇不倒團結一致的人民群眾。在11名維吾爾族青年聯名信中,我們聽到億萬人民同仇敵愾的心聲;在3萬群眾圍捕暴徒的行動中,我們看到像石榴籽那樣緊抱在一起的民族力量。“做好民族工作,最關鍵的是搞好民族團結,最管用的是爭取人心。”暴恐犯罪沒有種下懦弱、恐懼與無助,反而喚醒堅定、力量和勇氣。人心思穩、法治護航、發展筑基,這正是我們最堅強的底氣。
《 人民日報 》( 2014年12月30日 05 版)
侯學功強調,這次培訓班的主要任務是進一步認識法治政府建設面臨的新形勢,對《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再學習,對我省法治政府建設落實機制再明確,對依法行政推進工作經驗再交流,對年底前需要完成的重點工作任務再部署。
活動現場,市直有關單位和山城區設置了法律咨詢臺和法治宣傳展板,突出宣傳了穩增長保態勢、國有企業改革、扶貧攻堅、大氣污染防治等方面的法律法規,重點宣傳了鶴壁市首部地方法規《鶴壁市循環經濟生態城市建設條例》。
在加速法治政府建設被提上日程的當下,一些地方政府要秉持依法行政原則,帶頭守法,切忌制造出所謂的“行政違法大全”。
《建議》提出,“十三五”時期,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各領域基礎性制度體系基本形成。
11月1日上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勝利閉幕后的第3天,由光明日報和中國政法大學聯合主辦、“明政智庫”承辦的第二屆“法治中國——‘十三五’規劃與法治政府、法治經濟、法治社會建設”論壇在中國政法大學舉行。
引導群眾依法逐級走訪、涉法涉訴信訪一律由政法機關處理、信訪投訴請求通過法定途徑分類解決……來自今年7月全國信訪工作制度改革交流推進會上的信息顯示,近兩年來,我國信訪工作制度改革在整體謀篇布局上已邁出關鍵步伐,改革“正能量”驅動信訪形勢持續穩中向好。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最突出的矛盾問題也在基層,必須把抓基層打基礎作為長遠之計和固本之舉。
為弘揚法治精神,傳播法治文化。6月9日,河南省首屆法治微電影征集活動啟動儀式暨河南省微影協會2015年項目推介會在鄭州召開。
5月22日上午,法治周口建設暨法治宣傳教育工作會召開。會議回顧總結去年以來全市的法治建設和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安排部署今年的法治建設和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謝海洋,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慶森,市政協副主席程維明出席會議。謝海洋發表講話。
《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定》的出臺,旨在進一步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將精神內容具體化,制度化,規范化。這項規定一方面給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劃定了界限,另一方面也給全面依法治國的順利推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從“繼續革命”到“經濟建設”再到“法治建設”,中國現代化的進程顯示出飽滿的政治意志與自主性。新三十年的“法治建設”尚屬于“普通法治”層面,側重司法權規范建構和普通法律標準化實施,尚未直接或根本觸及“憲制”層面。
根據百度搜索指數的統計,2013年對“立法法”的搜索指數為297954,到了2014年,這一數字激增到了337345,增幅達到13.22%。根據百度提供的搜索指數變化圖表,對“立法法”搜索的峰值出現在了201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兩次審議立法法修正案草案的期間。
明天出版的人民日報將刊發系列評論員文章“論協調推進‘四個全面’”的第四篇,題目是《法治讓國家治理邁向新境界》。
政府重大行政決策,是指政府依照法定職責對涉及本行政區域內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社會影響面廣、專業性和政策性強、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所作出的決定。它是政府行政管理活動的先導,其效率和質量直接關系到與之相關的一系列行政管理活動的正確開展和順利實施,關系到政府工作績效的高低和公眾滿意度的高低。
作為中華兒女,建設法治社會應當人人有責。依法治國不僅靠黨,政府更重要的是靠廣大人民群眾自己。只有群眾參與進來,依法治國才能順利的進行,只有群眾認清自身的責任,依法治國才能做的更好更有成效。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要嚴格遵守這四點要求,才能推動法治社會的發展,才能使我國的法律體系越來越健全,才能使不法分子得到應有的制裁,維護廣大人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