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快訊 > 正文

                培育法治信仰的莊嚴時刻

                2014年12月04日15:26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5034

                  培育法治信仰的莊嚴時刻

                  12月2日,在合肥市瑤海區人民法院,47名新任命的人民陪審員面向莊嚴的國徽進行宣誓。

                  12月4日,首個國家憲法日到來。

                  為了貫徹落實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弘揚憲法精神、維護憲法權威、捍衛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全面推進依法治國,11月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設立國家憲法日的決定,明確將每年12月4日設立為國家憲法日。憲法日的設立,以紀念日的方式表達了憲法的根本性意義,為法治信仰增添了莊重的儀式感。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憲法則是其中的根本法。十八屆四中全會的《決定》強調,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并且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這表達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憲法、捍衛憲法的決心,宣示了憲法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地位和意義,并對普及憲法精神、憲法意識、憲法常識提出了新的要求。

                  憲法日的設立以及憲法宣誓制度的建立,正是對這種新要求的回應,也是對世界通行的普法經驗的借鑒。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有自己的憲法紀念日:每年9月17日是美國憲法正式簽署的紀念日,聯邦機構會為雇員提供有關憲法的教育和訓練材料,一些教育機構也要舉行有關美國憲法的教育項目;每年5月3日是波蘭的憲法日,波蘭首都華沙會舉辦以紀念英烈、授勛、閱兵為主題的隆重的國家慶典。經驗表明,憲法日對于提升人民對于憲法精神、價值的認同度,對于發揮憲法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引領作用,兼有實際意義和象征意義。

                  同樣,我國國家憲法日的設立,將使得憲法教育、憲法宣傳更加有的放矢。紀念日的方式強調了憲法的權威,也拉近了普通民眾與“根本大法”之間的距離,使后者在隆重莊嚴的儀式中感受到了憲法的力量,在生動活潑的教育普及中觸摸到憲法的“溫度”。而法律條文從“石柱”“銅表”上走進生活的過程,正是法治精神、法治價值形成的過程。

                  國家憲法日的設立,將有助于弘揚法治精神和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圍。憲法不僅是一部根本法,也代表著法制體系的成熟度與完善性,對憲法的遵守和尊重不僅僅針對其自身,同樣代表著一個社會的法治水平和知法守法意識。憲法日固然是對憲法的致敬,深層上更是在培育全社會的法治信仰,夯實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的思想基礎。

                  總的看來,國家憲法日的設立標志著依憲治國邁出了嶄新的一步,鑄就了新中國憲法史上的里程碑。未來,它應成為教育日、普及日,成為普法教育、法治文化的新的依托,在長滋久養中,使尊憲尊法的態度融入社會意識和民族精神,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凝聚起磅礴的力量。

                  (光明日報評論員)

                文章關鍵詞:法治信仰;依憲執政;憲法史;依憲治國;法治政府 責編:李爭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社會各界熱議:黨代會報告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實在”

                  “報告中,謝伏瞻同志提到,要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損害賠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

                • 河南依法治省工作綜述

                  2015年,對于河南來說,是依法治省的開局之年,也是有著里程碑意義的一年。為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省政府法制辦牽頭制定落實意見,梳理行政執法權責清單,完善執法程序,規范執法流程和行政處罰裁量權,開展法制教育培訓,建立督導體系。

                • 以“改革意識”完善國家治理

                  改革就是破舊立新,30多年改革開放,極為重要的一條經驗,就是必須處理好破與立、發展活力與社會穩定的關系。

                • 人民日報:“四個全面”描繪夢想新篇

                  “我們正在從事的事業是偉大的,堅忍不拔才能勝利,半途而廢必將一事無成。”2015年新年鐘聲敲響之時,習近平總書記在新年致辭中,如此勉勵為實現夢想而奮斗的人民,如此鼓舞行進在復興之路上的中國。

                • 以落實“四個全面”破解六個難題

                  “四個全面”為加強縣域治理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作為縣一級的領導干部,必須準確把握縣域治理的特點和規律,堅持問題導向,創新思維方式,以堅定的政治自覺、強烈的使命擔當,推動“四個全面”在縣域開花結果。

                • 余愛水:紀念抗戰勝利是為了永遠勝利

                  近日,余愛水少將他關于“中國為什么勝利,日本為什么失敗”的研究之作投書光明理論,授權光明網首發,以饗網友。其中的原因很復雜,但深刻總結起來,可以得出如下判斷:在這場偉大斗爭中,中國必然勝利,日本必然失敗。

                • 讓“你媽是你媽”的權力笑話止于法治

                  無論是簡政放權的行政體制改革,或是公平公正的司法制度改革,都依法治國之國家戰略的實施步驟,是法治社會建設的基礎臺階。盧梭說過:“法律既不是銘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銘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們的內心里。

                • 河南全面推進依法治省的實施意見發布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深化審判、檢務、警務、獄務公開,依法及時公開執法司法的依據、程序、流程、結果和生效法律文書,加強法律文書釋法析理。

                • 中國共產黨河南省第九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決議

                  全會認為,落實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全面依法治省,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要完善法治監督體系,強化對憲法法律實施的監督,強化對行政權力的監督,強化對司法活動的監督,確保全面依法治省有效推進。

                • 河南省委九屆九次全會在鄭州舉行

                  3月23日至24日,中國共產黨河南省第九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擴大)會議在鄭州舉行。全會認為,落實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全面依法治省,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 清新過春節,共塑新風尚

                  從人情往來、奢靡浪費的困擾中跳脫出來,回歸親情團圓、安樂祥和的節日內涵,春節的返璞歸真,正是黨心民意之所向  春節往往被視作觀察風氣、把脈文化的重要窗口。春節從人情往來、奢靡浪費的困擾中跳脫出來,回歸親情團圓、安樂祥和的節日內涵,正是黨心民意之所向。

                • 科學民主打造“陽光立法”

                  法治的邏輯起點在立法,生命力和特色則在于實踐??茖W和民主是貫穿我國立法始終的兩條紅線,互為表里,不可偏廢  日前,立法法修正案草案二審稿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從一部良法誕生和施行的過程來看,立法的科學性和民主性離不開立法規劃的科學設計、立法內容的廣泛調研、立法程序的合理設計、立法過程的民眾參與,等等。

                • 切實提升領導干部的法治素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領導干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努力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

                • 奉獻友愛互助進步

                  收到總書記回信一年來,“本禹志愿服務隊”的志愿者們充分發揮著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斷聚集起越來越多的愛心大軍。廣東惠州形成了人人爭當志愿者、處處都有志愿服務的生動局面;吉林全省農村開展“鄰里守望”志愿服務活動;

                • 讓法治之光 照亮網絡空間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繪就了依法治國的新路線,依法治網成為網絡管理的前進方向。全面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要把握互聯網生態規律,清醒認識“網絡即現實”。全面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要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立體構建四層“法治體系”。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