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國內新聞 > 正文

                【新時代·幸福美麗新邊疆】昔日紅色精神流入血脈 今朝邊疆處處開遍幸福花

                2018年07月18日12:28  來源:光明網

                5034

                【新時代·幸福美麗新邊疆】昔日紅色精神流入血脈 今朝邊疆處處開遍幸福花

                   哈拉蓋圖農牧場兵團文化產業園區(李政葳/攝)

                  光明網 李政葳

                  車行在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烏拉蓋管理區草原上,一望無際的綠草與遠處的青山連綿相接,一條綿長而蜿蜒的柏油馬路,如同分布在綠地上的一道黝黑、細長的裂縫。

                  綠色面貌的背后,也傳承著紅色的精神。在烏拉蓋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兵團時期是這里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高峰期。

                  走進管理區哈拉蓋圖農牧場兵團文化產業園區,紅色文化氣息迎面撲而來,展廊里通過文物展陳、圖片記錄、場景還原、文字敘述等方式,生動再現了兵團人屯墾戍邊的歷史;周邊建筑盡是青灰色的墻體、古色的大門,門上標志的“1969”醒目數字,代表著兵團建制年份,也將記憶拉回到40多年前。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兵團戰士肩負著屯墾戍邊使命,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軍墾文化和以“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為主要內涵的兵團精神。

                【新時代·幸福美麗新邊疆】昔日紅色精神流入血脈 今朝邊疆處處開遍幸福花

                   文化產業園區展廊再現兵團人屯墾戍邊歷史(李政葳/攝)

                  采訪期間,遇到了文化園酒吧老板王世超。他白天在場部文化站工作,晚上經營酒吧。因為爺爺當年是兵團知青,從遼寧過來援建,家人便從爺爺那一代留在這里安家。“當時那輩人來到這里時,有些還都不到20歲,老一輩那種艱苦奮斗的奉獻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傳承。”

                  與文化園距離不遠的知青小鎮緊鄰烏拉蓋湖,這里前身是北京軍區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6師51團1連的營房區,屯墾撤銷之后,成為了哈拉蓋圖農牧場的下屬分廠,已經成為屯墾文化旅游為核心主題的度假娛樂區。

                  知青大食堂、知青營房、小賣部等特點房屋,以及步道邊“扎根邊疆,建設邊疆”“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等標語,不經意間將人們的思緒帶回到無數個難忘的瞬間。

                  哈拉蓋圖農牧場統戰部長張明月介紹,管理區把紅色旅游與休閑度假旅游結合起來,通過新建和修繕知青小鎮、兵團文化展廊、兵團大禮堂、知青招待所、郵電所、司令部,打造兵團文化產業園,讓游客在休閑旅游的同時,接受紅色主義教育。“去年,兵團文化展廊被評為錫林郭勒盟第四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不僅使兵團的優秀文化得到了充分保護,也成為展現兵團文化、旅游發展的亮點。”張明月說。

                【新時代·幸福美麗新邊疆】昔日紅色精神流入血脈 今朝邊疆處處開遍幸福花

                   古色畫風的兵團小鎮成為文化旅游場所(李政葳/攝)

                  從哈拉蓋圖農牧場極致的風景,以及五十一團部處處具有標志性的兵團文化,再到緊鄰沃土的知青小鎮,遙望四周的風景仿佛看到了屯墾戌邊時一個個揮汗如雨的身影。“很多兵團戰士、知青到這里第二天就開始辛勤工作,直到現在,還會有很多白發蒼蒼的老人回到這,追憶昔日的青蔥歲月,也會帶來許多老物件捐獻給展館。”張明月說。

                  昔日精神紅,還看今朝綠。如今,紅色記憶已內化為發展的動力,與知青小鎮、兵團產業園等紅色記憶相關,也成為發展的重要著力點。比如,《狼圖騰》影視基地打造的兵團小鎮,保留著供銷社、郵局、診所、食堂、鐵匠鋪等劇中的場景,漫步在小鎮之中,不覺間又煥醒了腦海中那段熾烈的兵團往事,已經成為文化旅游重要場所。

                  “老一輩那種紅色精神,一直在深深影響著后輩,激勵我們建設好靚麗家鄉。”王世超說。

                  的確,祖國邊疆地區的建設與發展,離不開紅色精神的傳承。

                  在海拔4200多米的西藏山南市隆子縣列麥鄉,至今還流傳著列麥鄉群眾“愚公移山”的故事。“隆子河谷細又長,就是不產糧,春天栽,秋天亡……”為了戰勝饑餓,1966年時任列麥鄉公社黨支部書記的仁增旺杰上山刨石,帶著群眾開墾荒地、修通灌溉“幸福渠”。

                【新時代·幸福美麗新邊疆】昔日紅色精神流入血脈 今朝邊疆處處開遍幸福花

                   如今的列麥鄉山坡上遍種成片的楊樹林(李政葳/圖片拍攝于2018年5月)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如今,青藏高原上的列麥鄉正在深刻踐行這一理念,走上了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大道。當年參與墾荒的貢覺卓瑪老人說:“以前列麥雨水少、氣候干燥、風沙大,現在山上種滿了樹,擋住風沙,列麥的氣候也變好了。”這種自力更生、自強不息的列麥精神,在今天的綠色發展道路上愈來愈耀眼。

                  歷經數十年的寒來暑往,烏拉蓋再也不見戰士、知青揮汗如雨的場景,有的是知青小鎮、兵團小鎮,文化基地帶來的繁榮;山南列麥鄉再也沒有鄉親們墾荒時熱火朝天的景象,有的是一片片楊樹林迎風而挺立,列麥精神走進機關、走進工廠、走進學校。

                  在祖國邊疆地區,不管是祖國北疆的兵團文化,還是青藏高原上的“列麥精神”,它們在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已經與改革創新、銳意發展的時代精神緊密結合,被賦予新的內涵,成為建設祖國邊疆歷史性巨變的強大力量。

                  “這里有著紅色精神的延續,也有綠色發展帶來的效益,我們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知青小鎮的農牧民塔拉這樣說。

                【新時代·幸福美麗新邊疆】昔日紅色精神流入血脈 今朝邊疆處處開遍幸福花

                   烏拉蓋管理區九曲灣風光旖旎,展現祖國邊疆美麗富饒新面貌(李政葳/攝)

                文章關鍵詞:紅色精神;知青;農牧場;1969;兵團精神 責編:彭向華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鄭州公示道路命名方案:以延安等紅色革命地命名

                  市民公共文化服務區部分道路擬命名方案二示意圖(部分)。鄭州地名網 圖  延安、遵義、大別山……這些具有紅色革命意義的地點,將有望成為路名出現在鄭州街頭。近日,鄭州市地名管理辦公室對市民公共文化服務區部分道路擬命名方案進行公示。

                • “紅色精神”照亮十年奮進之路

                  四川省統計局7日發布“5·12”汶川特大地震10年重災區經濟發展報告,10年來,汶川地震39個重災縣(市、區)地區生產總值(GDP)按可比價格計算,年均增長11.8%,比全省年均增速高0.8個百分點……一系列數據指標,直觀呈現災區發展成效。(5月10日《人民日報》)

                • 紅色記憶是中國共產黨的集體財富

                  習近平總書記今年春節前夕視察江西時表示,要讓廣大黨員干部知道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多接受紅色基因教育。

                • 用紅色精神鼓舞教育黨員干部

                  11月17日,市委副書記、市紀委書記楊正超到鄲城縣調研廉政文化建設。他強調,要充分挖掘紅色資源,用紅色精神鼓舞教育廣大黨員干部學習革命先烈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英雄頑強的斗爭精神。

                • 守望紅色信仰

                  記憶中的1965年春,我和水屯完小的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祭掃烈士陵園。我到駐馬店市工作后,經常到楊靖宇故居、楊靖宇將軍紀念館、確山竹溝革命紀念館、竹溝革命烈士陵園等地參觀、瞻仰和學習。

                • 【網絡媒體走轉改】紅色南梁不朽豐碑 瞻仰英雄積蓄前進動力(圖)

                  9月的慶陽秋高氣爽,紅色的南梁景色宜人。21日下午,“長征路上奔小康”大型主題采訪活動在慶陽展開了第一天的行程,采訪團一行來到華池南梁革命紀念館,感受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南梁建立的豐功偉績。

                • 新縣“紅城清風”讓紅色精神薪火相傳

                  6月18日下午,河南“走基層揚清風”采訪組一行來到了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將軍縣——新縣,走進了這塊踏滿英雄足跡的土地,傾聽一段段生動感人的紅色故事,切身感受新縣“敬仰先烈、崇尚廉潔”的社會氛圍。

                • 不忘“紅色初心”,潤養精神源泉

                  黨員干部要常走革命路,常溫革命故事,感受革命精神,傳承紅色文化,這些精神將鼓勵我們戰勝困難、砥礪前行。

                • 南陽桐柏縣發展紅色文化 “紅色精神”助力崛起

                  通過“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基地”的模式,承擔桐柏縣6萬畝年產5萬噸木瓜的“產、學、研”課題及市場運營任務。“博覽紅色經典,暢游綠色淮源”,桐柏正在“紅色精神”的引領下,靠著迎難而上的工作作風和精神干勁,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優化產業結構,全力實現綠色崛起。

                • 確山縣竹溝鎮傳承紅色精神打造中原名鎮

                  革命老區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竹溝鎮位于伏牛山和桐柏山余脈交會處。

                • 憶崢嶸歲月 傳紅色精神

                  8月1日晚,為慶祝第89個建軍節,天中義工聯合會的義工們和頤康陽光康復養老中心的老人們歡聚一堂,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愛心助老消夏”的主題晚會。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