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4日,在業內的傳聞終于得到了證實,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中石油董事長周吉平、中國五礦董事長周中樞在同一天到年齡退休,退出領導班子。
這些央企負責人在退休之前已經經歷了一次改革——2015年初開始,央企負責人實行降薪,每月的收入降為8000元。
《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退休后,這些央企負責人的待遇依舊嚴格按照國家的規定,不會有特殊待遇。
早已準備好退休
五礦董事長周中樞有著豐富的海外工作經驗,這位看似央企中的“少壯派”實則出生于1952年,“我今年已經63歲了,馬上就退休了。”“絕對不會再干了。”
5月4日,中組部副部長王京清的身影繁忙地出現在四家央企:中石化、中海油、中石油、中國五礦。他先后宣布了中央的決定:王玉普任中國石化董事長、黨組書記;楊華任中海油董事長、黨組書記;王宜林任中國石油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何文波任中國五礦董事長、黨組書記。其中傅成玉、周吉平和周中樞都已經到了退休年齡。針對退休后的待遇,“一切都按照國家規定。”周中樞表示。
當記者問及周中樞收入時,他直接表示:“現在央企負責人大家收入都差不多,每月8000元。”他同時表示,這與其之前的收入相差頗大。“現在二級公司的領導收入是要比我們高的。”
另有一位央企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如果家里有老人需要照顧的話,每個月護工或保姆的支出就需要5000元。”
與周中樞一起退休的還有傅成玉。2014年,傅成玉就已經63歲了,到了副部級央企負責人的年齡限制。告別總是殘酷的。但傅成玉很幸運,在此之前,上級已經明確他將留任在中石化。這并不令人意外,圈內盛傳傅成玉的行事風格很受領導層的賞識。
2015年的5月,傅成玉的崗位來了繼任者。在兩個月前的兩會上,傅成玉對記者談的更多的是制度和改革,對微觀問題涉及較少,有更多總結的意味。
退休生活的多種選擇
傅成玉和周中樞都有一個鮮明的特色,就是參與過較多的國際化并購,海外經驗豐富,無論從風度、表達和能力上,給人的感覺都是依然有較高的工作能力。
據了解,即便退休,傅成玉和周中樞的政協委員的身份依舊存在,每年兩會會遞交建議參與討論。
一位國企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通常高管退休后會有兩種選擇,“一是幫助民營或者外企進行經營,二是在行業協會中尋求崗位,保留行業的話語權。”
國際招聘資訊公司華德士根據對薪酬的調研顯示:“對于國企負責人跳槽,需要給予其非常高的崗位,目前這樣的市場需求的例子比較少。”華德士北京分公司副總監周璐璐表示。
周璐璐分析:“國企負責人的資歷比較高,經驗豐富,而外企能夠提供的薪酬需要與其資歷和經驗相對應,這就要求薪酬較高。這樣在行業內具有較高價值的高管,不到萬不得已,外企是不會使用的。”
為了減少薪酬支出,通常情況下“外企會聘用顧問形式的兼職人員,因為外企進駐中國需要這樣的人來指點迷津”。
而顧問能否拿到高薪還與行業有很大關系。“通常的顧問月薪酬只有1萬到2萬元,除非是投資集團公司,才會出更高的價格。因為投資公司為了降低投資風險會找年紀和資歷較深的人擔任重要崗位。”
此外,還有很多外在因素影響著退休后的生活,一位國資委管轄的鋼鐵企業領導崗位退休人員向記者表示,“比如,在原有崗位上如果得罪過人,在退休之后,返聘等事情也許未必如設想的好。”
近日,央企混改“6+1”試點浮出水面,國企改革再度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審計署昨日發布了對中石化、中海油、東航等10家央企2014年度財務收支審計結果公告,介紹抽查的284項重大經濟決策中,有51項存在違規決策等問題,造成損失浪費等126.82億元。
審計署昨日發布了對中石化等10家央企2014年度財務收支審計結果。
3個月時間,從公布重大資產重組到最終方案落地,中交建集團地產業務重組一度打破了招商、中海等央企重組時間漫長的慣例。然而,此次重組的“死亡”過程同樣迅速。
黨政機關選派優秀干部到村任第一書記,是黨中央著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自2015年9月以來,中國郵政集團公司信陽市郊區分公司在選派優秀干部任對口單位落實精準扶貧工作上一直堅持“扎實有效推進、肩負央企責任”的原則。近期,信陽市郊區郵政分公司又為明港工業管理區蘭橋村帶來了新的“福音”。
簡單說:不要過于從商業邏輯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行為,尤其是那些看起來很奇怪很奇怪的地產央企。2015年12月底,招商局集團推動蛇口工業區與招商地產合并,組建市值趕超萬科的巨無霸——招商蛇口,僅在前海蛇口自貿區就有土地面積500多萬平。
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新一輪國資國企整合的提速,近兩年央企換帥愈發頻繁。今年5月9日,繼中冶集團整體并入中國五礦集團成為其子公司后,51周歲的中冶集團董事長國文清的位置也從“一把手”調整為“二把手”,成為中國五礦集團董事、總經理。
從2015年1月1日起,《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在在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和中國移動等72家央企中實施。
央企高管薪酬新政已經滿一年。2015年1月1日,《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正式實施。《中國經營報》記者從國資委知情人士處獲悉,新政滿一年后,計入年底績效工資,央企高管在2015年普遍降薪三成。
隨著國企改革全面提速,央企推進第二批試點的預期正在增強。市場普遍預計第二批央企改革試點名單將于2016年上半年公布。
截至目前,2015年年報預告已經發布完畢。《證券日報》記者根據數據統計,在173家央企中,超三成公司預計虧損。其中,煤炭和鋼鐵行業的上市公司成虧損重災區。
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將于本月中旬召開的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將圍繞深化改革、提質增效、處置“僵尸企業”、優化資源配置、加強國資監管、強化監督、推進“雙創”等七個方面全面部署2016年相關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工作。
2013年中集總裁麥伯良以869.7萬元,奪取了央企總經理薪酬之冠。麥伯良2010年、2011年的年薪分別為596.22萬元和957.74萬元。
據統計,今年在21家涉房央企中,有超過10家央企目前已經開始進行內外部重組,這意味著一半涉房央企都在加快改革。
有業內人士表示,未來央企員工的薪酬將與業績掛鉤,薪酬多少,必須看業績好壞,不能“旱澇保收”。有業內人士預計,在央企薪酬與業績掛鉤的背景下,中煤未來也或有降薪的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