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經濟工作會議專家談”系列之一:主動適應新常態,引領改革創新
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分析了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對2015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做了戰略部署,尤其是對如何歷史地、辯證地認識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如何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做了戰略高度的闡述。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與國外應對“新常態”的方案相比,“中國方案”更注重從戰略全局高度科學認識“新常態”,更強調運用改革與創新的方法來適應“新常態”。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在支撐條件和外部需求環境都已發生了深刻變化,要求經濟增長速度進行“換擋”,要求經濟增長目標向合理區間進行“收斂”。隨著全球經濟格局深刻調整,外部需求出現常態萎縮,尤其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世界經濟,呈現出“總量需求增長緩慢、經濟結構深度調整”的鮮明特征,使得我國得以高速增長的外部需求出現常態性萎縮。同時,我國面臨傳統人口紅利逐漸減少,資源環境約束正在加強,既得利益集團對改革的阻撓等“頑疾”難以根除的風險和挑戰,改革紅利有待進一步強有力的釋放。
應當說,“新常態”經濟包含著經濟增長速度轉換、產業結構調整、經濟增長動力變化、資源配置方式轉換、經濟福祉包容共享等全方位轉型升級在內的豐富內涵和特征。“新常態”經濟下,增長速度由高速向中高速轉換,產業結構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轉換,增長動力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換,資源配置由市場起基礎性作用向起決定性作用轉換,經濟福祉由非均衡型向包容共享型轉換。這一系列深刻的變化,使得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的改革與創新任務更加緊急迫切。當然,“新常態”不是自然而然出現的,不是必然出現的,是我們需要努力積極爭取,才有可能實現。概括來講,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一是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實現市場起決定性作用新常態。新一屆政府將轉變職能和簡政放權作為深化改革的“馬前卒”、“當頭炮”,已取得了重要進展和顯著成效。截止到2014年10月底,新一屆政府已累計下放和取消行政審批等事項600余項。“新常態”經濟下,要繼續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重點解決監管“短板”和服務滯后問題,著力解決好“最后一公里”問題,尤其要加大對地方改革的指導和檢查。與此同時,要積極建立第三方評估長效機制,把那些含金量高的、管用的審批事項徹底放給市場和企業,真正為市場和企業松綁,真正實現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二是推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保持經濟平穩增長新常態。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4年1–3季度,GDP增速為7.4%,服務業增加值占比達到46.7%,繼續超過第二產業,這顯示出“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升級的良好態勢。值得著力指出的是,我們要高度重視需求結構的積極變化。2014年以來投資增速繼續高位放緩,出口增速換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繼續增強,1-3季度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是48.5%,比資本形成總額貢獻率高7個百分點左右。要繼續推進需求結構改革,發揮好消費的基礎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尤其要積極尋求新的消費熱點和增長點。
三是深化財政金融改革,支撐產業邁向中高端新常態。新常態經濟是產業結構處于中高端的經濟,這要求有健全的財稅金融體制做支撐,要求聚焦“激活力、補短板、強實體”,使中高速增長與中高端產業相適應。2014年1–3季度,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速分別為12.3%和11.3%,明顯高于工業平均增速,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態勢良好。從財稅體制改革層面看,要加快“營改增”改革,適時在生活服務業、建筑業等行業進行“營改增”試點,要進一步加大對生產性服務業的財稅支持力度。從金融體制改革層面看,要繼續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逐步拓寬金融機構負債產品市場化定價范圍,使金融產品真正服務于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
四是發揮創新驅動的原動力作用,實現創新驅動經濟新常態。改革與創新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新常態經濟是創新驅動型的經濟,必須將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應用轉化能力放在促進形成新常態經濟的核心位置。要更多支持創新型、充滿活力的中小企業,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盡快形成“新常態”下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產業驅動力。尤其要深化科技和教育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國家創新體系,堅持走創新驅動和內生增長之路,努力形成“人人創新”、“萬眾創新”的新局面。
五是主動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實現擴大開放新常態。北京APEC會議繪就了新的亞太經濟合作路線圖,必將對“中國紅利”的進一步釋放產生深遠的影響,為加快中國從經濟大國邁向經濟強國助一臂之力。當前,“新常態”下擴大開放的重點任務是加快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落實好“絲路基金”、“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政策工具,加快上海自由貿易區的發展建設。要充分利好APEC會議、東亞峰會、博鰲論壇等機制平臺,積極統籌雙邊、多邊、區域次區域開放合作,推動同周邊國家互聯互通,努力打造高水平全方位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 教授 張占斌)
經濟發展新常態雖然有一些突出挑戰,但只要客觀、全面把握,就能進一步提出應對措施。同時,新常態帶來了新機遇,抓住機遇,就能應對時下的暫時挑戰。
如何按照黨員發展方針、原則和要求把群眾中的優秀分子吸收到生產一線黨員隊伍中來,筆者結合工作實際,淺談一下幾點認識。
2016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對于河南蘭考,也是實現率先脫貧的決勝之年,更是全面加快綜合試驗示范縣建設的攻堅之年,開好局、起好步,至關重要。新的一年,我們既面臨著諸多的壓力和挑戰,也有著難得的機遇和優勢。為此,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深入謀劃,科學布局,全面部署,概括起來就是“明確一個目標、構建三個體系、抓好八項重點”。
深刻認識把握引領新常態,是撬動中國未來發展的理論“支點”,也是推動供給側改革的“起點”,更是動力轉換、結構轉型的“突破點”。
這個歲末意義非凡:“十二五”正在收官,“十三五”即將拉開帷幕。交接之際,如何立足國際國內經濟形勢,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做好明年乃至“十三五”時期的經濟工作,是各界都在努力思考的重要課題。
新常態作為一個概念老百姓很難理解,只有把概念化的東西,轉變為一件件為老百姓謀福利的事情上,逐漸回到“長跑”的經濟發展道路上來。
即將于2015年10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最讓人們關注的,就是研究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7月15日,國家統計局河南調查總隊發布數據,今年全省夏糧總產量達702.36億斤,比上年增產34.56億斤,增幅為5.2%。過去12年繪就的夏糧產量連增曲線,今年再躍新高,登上700億斤新臺階。
4月24日上午,“喜慶時刻財富敲門—新常態下喜慶用酒的掘金機遇”主題論壇在第十五屆鄭州糖酒會上隆重舉行。
承載著388萬龍都人民的殷切期許,承載著2015年的使命和重任,濮陽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今天勝利開幕。來自全市各條戰線、各個行業的人大代表齊聚濮陽,共商趕超發展大計,共謀富民強市良策。我們向各位代表致以誠摯的問候和崇高的敬意,對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
當前,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農業發展的外部環境、內在條件發生了深刻變化,農民增收越來越受到國民經濟和全球一體化發展的深刻影響,持續增收有機遇,但也有壓力和挑戰。
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承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5”年會于2015年3月21日—3月23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本屆論壇的主題為“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中國經濟網 裴小閣攝 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23日訊(記者 劉瀟瀟)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5”于今日在京舉辦。
2015年3月8日,全國人大代表,武鋼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鄧崎琳作客新華網,圖為鄧崎琳解答主持問題。 首先,在鋼鐵主業方面,武鋼采取了“武鋼本部不再新增一噸鋼鐵產能”的措施,產能不再投入。
近日,《證券日報》記者在進入鏈家地產咨詢時發現,其展示牌上貼上了一則紅色的廣告。內容是“手機買鏈家理財:零風險,保本保息;短期限,5天—90天;低門檻,1000元起投。”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絕不意味著可以放松對經濟增長的關注,而是要努力保持經濟穩定增長,使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