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下半年一大波準現房、現房樓盤來襲鄭州。對于購房者來說,政策敏感和行情動蕩時期,購買現房的風險相對更小,看得見摸得著的房子選擇起來也比較放心。
下半年一大波準現房、現房樓盤來襲鄭州。對開發商來說,現房時代則是最嚴峻的考驗。它會讓原本捉襟見肘的資金鏈繃得更緊,讓空手套白狼式的資本游戲難以故伎重演,讓偷工減料、品質低劣的無良開發商無處遁形。對于他們來說,銷售減緩的態勢之下,自身品質和品牌顯得更為重要。
一項網絡調查顯示,逾9成網友傾向購買現房。對于購房者來說,政策敏感和行情動蕩時期,購買現房的風險相對更小,看得見摸得著的房子選擇起來也比較放心。
開發商迎接“買家時代”面臨轉型
眾所周知,房子越早開始賣,對開發商而言,就能減少自籌資金的投入,而預收款和定金一般占到項目開發資金來源的20%~40%左右,樓盤熱銷時甚至會占到70%~80%左右。這就意味著,如果開發商不能在銷售期房時及時回籠一定的預收款,就需要靠自身或其他渠道來支撐開發資金。
所以,開發商的資金鏈周轉成為這其中不得不引起重視的問題。賣準現房或現房相當于開發商一直在掏錢為這套房子支付建筑成本,若資金實力差,一旦資金鏈斷掉,那是苦不堪言。
另外就是銷售成本高,因為銷售周期拉長,資金成本增加。再者,就是購房者買房的時候有可能更加挑剔,對于持有期房的客戶而言,房價下跌心情難免郁悶,收房過程中的缺點也會被無形擴大;而對于開發商而言,在這種行情下交房其實也是一次巨大的考驗。
有業內人士表示,在房價上漲的時候,業主們不會對房子的質量問題有多大挑剔,往往房子質量只要過得去就行了,大家都想快點收房。但現在房價下跌了,很多老業主想的不是怎么盡早拿到房子,而是怎么樣把房子退掉,因為從簽訂商品房合同到最終交付
之間,還有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在行情波動的時候買賣雙方很容易發生糾紛,而采用現房銷售,則會好很多。
也有業內人士指出,現房銷售是房地產業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對開發商的資金和實力要求提高,這將更有利于保證地產行業健康穩定發展。如今不少樓盤為了增加競爭力都推出了更為精致的樣板間和園林實景,為的就是用更為真實的產品模板來打動購房者,而準現房或現房如果做得好的話,更能在一定程度上打動消費者,贏得市場。而開發商這種“被迫”的轉型,究竟能否長期穩定地發展下去,值得深思。
購房者告別“紙上談兵”風險下調
在樓市還是“賣家時代”的時候,購房者買房往往只能憑借售樓人員的口頭介紹和樓書沙盤,最多參觀一下其樣板房或者樣板區,但“實際交付標準”總是千差萬別,房子真實的朝向、面積、建筑質量等均一無所知。
河南省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宋向清認為,住宅的品質取決于地段、成本投入和開發商管控水平,具有非標準化的特點;期房購買者根據以往經驗,也并不能完全預判住宅的實際品質;待期房交付后難免倍感失望,這也是引發業主與開發商糾紛的來源所在,畢竟“紙上購房”不是摸得著看得見的東西。
而現房即買即住,驗房時即可發現存在的問題。準現房則可看到其主體結構已經封頂,買家完全可以到樓盤現場實地體驗,大大增強購買的真實感,同時在比較甄別中減少購買期房所造成的風險,包括不能按時交付、建筑規劃和設計不符、房產證等一系列問題。最重要的是購買現房可免去期房漫長的等待時間。
“相比期房,現房更有實實在在的感覺,景觀、戶型等都一目了然,而且,現在這種行情下,開發商資金緊張,很多開始降價銷售,如果是期房很怕今后的標準縮水,比如石材變涂料、精裝變毛坯,更危險的是開發商資金鏈斷掉、房子爛尾,現房至少沒有這種問題。”很多購房者有著這樣的共識。
因此,對于購房者來說,這是毫無疑問的利好消息,因為產品質量將變得更為直觀、配套設施讓人一目了然,而更短的交房周期,也可以讓原本相對弱勢的購房者擁有更高的購房安全系數。從此,買家一生中最重要的大宗消費,不再是一場充滿變數的賭博;購房者不用被迫成為半個“房產專家”,也能挑到稱心如意的新房;他們也不用一邊為開發商墊付兩年的利息,一邊卻承受樓盤降價帶來的巨大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