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根據上海公開的土地交易數據顯示,前4月,上海土地成交金額為573.2億元,同比增長了75%,但是,這些基本是在一季度完成的。在土地市場上,杭州也進入了瓶頸期,4月的土地市場,杭州市區(主城區、余杭區、蕭山區)僅有4宗地塊成交,且全部以底價直接出讓。
根據上海公開的土地交易數據顯示,前4月,上海土地成交金額為573.2億元,同比增長了75%,但是,這些基本是在一季度完成的。
進入4月,上海經營性用地出讓金額為66億元,環比下降33.7%,同比下降47.4%,為2013年3月以來最低值。
而5月即將結束,由于兩幅經營性用地被延遲出讓,上海5月份的土地出讓進程已基本草草收場。除了備受關注的楊浦區平涼街道18街坊地塊被保利以32.4億成交之外,上海土地市場相對平靜。值得一提的是,在2013年的5月,上海則出讓了170億元的土地。
“現在上海很多樓盤已經開始打折促銷,金三銀四沒有來,五一樓市行情也沒來,目前整個上海觀望的行情也非常濃重,政府一方面也放慢了一點土地出讓的腳步,估計這個時候開發商的資金也不是非常充裕,所以大家都在觀望走勢。”中國房地產信息集團研究總監薛建雄表示。
不單是上海,北京、濟南、沈陽等一二線城市均面臨無地可賣或者地不好賣的局勢。
5月份北京土地供應量和成交量也在大幅萎縮。據偉業我愛我家市場研究院統計,截至25日,北京土地市場僅成交4宗多功能地塊,土地成交金額為58.45億元,比上月的302.63億元大幅減少了80.7%。
一二線城市土地均難賣
作為價格堪比一線城市的杭州,其房地產市場調整相對劇烈,降價聲此起彼伏,近期,杭州也傳出杭州市相關政府部門的規定,如果商品房實際成交價低于備案價格超過15%,那么將通過技術手段限制網簽。
此后杭州市物價局、住保房管局發布消息,稱此舉并非為了“限制降價”,而僅僅是要求“隨意調整”價格的開發企業重新備案。
在土地市場上,杭州也進入了瓶頸期,4月的土地市場,杭州市區(主城區、余杭區、蕭山區)僅有4宗地塊成交,且全部以底價直接出讓。
5月5日下午杭州市區舉行5月的首場土地拍賣。此次出讓的杭政儲出[2014]10號和11號兩宗商地由于均只有一家單位報名,因此加價100萬元直接成交。即興合集團以3.41億元直接競得11號地塊;東澤實業以9529萬元摘得之江商地,總成交金額為4.4億元。
當然二線城市之中,不僅僅是杭州面臨這樣的形勢,獨立研究機構莫尼塔一份研究報告顯示,近兩個月土地市場的活躍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區,而東南沿海、環渤海和東北地區的主要城市土地成交增速下降明顯。
事實情況正如這份報告,例如東北的沈陽,5月5日共有五幅土地掛牌出讓,最終四地流拍。唯一一幅成功出讓的土地接近底價成交,總價僅93萬元。據沈陽市國土局公布的信息,這五幅土地有三幅為商務用地,兩幅為商住混合用地,合計出讓土地面積近10萬平方米。
在環渤海的濟南,在3月31日,濟南市國土資源局網站公布以掛牌方式出讓2宗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后,濟南市已有近兩個月無商住用地出讓。按照程序,這2宗土地也將等到6月中旬才能再次迎來商住用地拍賣。這意味著濟南土地市場已經冷清很久了。
地產商購地熱情銳減
上述莫尼塔報告認為:近幾個月土地市場在量上的疲弱表現,將會對后期房地產行業的新開工形成抑制,不利于房地產投資增速維持現有水平。
“目前大家最關心的是回流現金去庫存化以應對接下來難以預判的行情,所以預計土地市場的冷清還要持續一段時間。”上海一位地產商對記者表示:“關鍵還有,開發商目前的房子也不好賣,回流現金也有很大難度。”
中原地產研究部統計,截至5月18日,四個一線城市合計土地出讓金僅為150億元,創造了最近數月的最低。5月前半月,二十強房企中僅萬達拿下一幅土地,其他19家房企在土地市場均無動作。
而在去年5月,這些地產商拿地額高達455.8億元。
從今年前4個月土地市場情況看,標桿房企出現愈加謹慎的態度,連續4個月減少拿地額度。其中1月為600.99億元,隨后連續多月下降,2月拿地額為325.62億元,3月254.54億元,4月進一步下降到142.23億元。
受宅地前期供應限制,5月熱點地塊大幅減少,加上開發商信心走弱,預計一線城市宅地市場將風光不再。同時,二線及三四線城市在短期內亦難走出低迷行情。(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