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但不能否認,確實如部分人所說,“政府想讓房價漲,房價就能漲;政府想讓房價跌,它也就漲不上去”,房價隨著政策波動。房地產調控是國家大政,不是兒戲,更不是過家家,隨便出著玩兒的,每一次政策的出臺都有著深刻的現實原因。
2010年,鄭州第一次限購的時候,大家都說這是一場鬧劇。2011年3月份,調控升級了,不少開發商就質疑:“看能堅持多久?”到了現在,限購令再次升級的時候,人們發現,這個曾經被認為要“短命”的政策,竟然存在三年多了。
這與房價的持續上漲分不開。在過去的三年時間里,除了2011年年底和2012年年初的時候,樓市在限購令的重壓之下,跌至冰點之外,其他時間里,隨著各種各樣的政策微調,以及整體經濟環境的寬松,雖然“樓市宏觀調控要持續從嚴”的表態一直存在,但偷偷摸摸地,樓市還是熱了,房價也開始漲了。
但不能否認,確實如部分人所說,“政府想讓房價漲,房價就能漲;政府想讓房價跌,它也就漲不上去”,房價隨著政策波動。
一般情況下,這樣的局面是政府和民眾都希望看到的,因為民眾想要政府出手遏制房價,效果有時候也立竿見影;從政府的角度看,政策重拳的每一次出擊,起碼在短期內也都看到了想要的效果。
只可惜,情況并非想象的那么簡單,因為當我們把政策和房價放在一個更長的時間維度上時,就會發現,伴隨著屢次升級的調控,是房價的屢次上漲,也就是說,政策的“藥效”在不斷減退,也并沒有得到真正追求的目標——穩定健康的房地產市場。
房地產調控是國家大政,不是兒戲,更不是過家家,隨便出著玩兒的,每一次政策的出臺都有著深刻的現實原因。以新近出臺的升級版限購政策為例,除了限購升級的政策之外,鄭州市房管局在房源預售、價格審批、戶型面積等方面都做了嚴格限制,不僅顯示出政府遏制房價的決心,也表明“政府儲備了更多的嚴厲政策”。
然而,新政一出,贊揚的聲音并不是太多,各界的聲音一致認為,這只是將房價的上漲推后了一段時間而已,該漲的還是要漲。甚至有人表示,這樣的政策無非是為了完成政府“房價零增長”的任務,過期就作廢了。
是不是過期作廢不得而知,但可以看出,人們總是在擔心房地產政策的搖擺。
為什么呢?這是血淚教訓和慣性思維,我們房地產調控雖然一直在提,但始終沒有堅定不移,不是被超發的貨幣大水給沖了,就是在土地財政的重壓下,“鐵拳”也慢慢成了繡花拳頭,甚至出現房地產的支柱產業的曖昧表態,這讓人無法不形成這樣的政策“暗示”:政府調控只是做個樣子,還是希望房價漲的。
就在此時,我們聽到多方表態稱“年底之前將出臺樓市調控長效機制”,可多變的調控政策已經把購房者打成了“驚弓之鳥”,怎么能讓人相信,這一次的“長效機制”不是又一次“過家家”?而且,就目前看來,最有可能被看做長效機制的房產稅,目前仍然遙遙無期。
在日前舉行的博鰲房地產論壇上,著名經濟學家、中國城鄉建設經濟研究所所長陳淮在講到調控政策時表示,別老把短期的調控和長效機制聯系起來,政策永遠是短期的、是即時決策的,長效機制則是制度建設,是保證產業如何發展的問題。
調控不是過家家,今天感冒了吃白加黑,是能調理身體,但這和健康成長沒有關系。現在,我們需要的是一整套強身健體的辦法,并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