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省政府日前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實施意見》提出,新建商品住宅要按不低于戶均1個的標準配建停車位。
記者昨日從省住建廳獲悉,省政府日前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對交通、排水、供水、燃氣、供熱、污水處理、配套設施等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提出了具體目標任務,我省將迎來新一輪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高潮。
《實施意見》提出,要加快完善城市道路網絡和道路網結構,規劃建設一批地上、地下配套設施完善的城市主干道路、快速路和重要立體交通設施,緩解交通擁堵狀況。
同時,大中城市要積極發展軌道交通或快速公交系統等。推進換乘樞紐及與城市電網規劃相結合的充電樁、充電站、加氣站等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并將其納入城市舊城區改造和新區建設規劃同步實施。積極利用地下空間資源建設公共停車場。新建商品住宅要按不低于戶均1個的標準配建停車位。2015年、2020年省轄市每100輛汽車公共停車位數要分別達10個、15個以上,占道泊車現象將得到較大改觀。
省住建廳有關負責人介紹,城鎮道路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目標任務目前已經確定,明年年底前,各地要對所有城鎮橋梁進行一次全面檢測,及時公布檢測結果,實施危橋加固改造。2020年年底前,鄭州市中心城區要完成“三橫兩縱一環”(三橫為地鐵1號線、3號線和6號線,兩縱為地鐵2號線、4號線,一環為地鐵5號線)城市軌道交通線網和12條快速公交系統走廊建設。
其他大中城市要基本形成以軌道交通或快速公交系統為骨干的公共交通網絡,基本實現城市中心城區公共交通站點500米服務半徑全覆蓋,公共交通占機動化出行比例達60%以上。
2014年2月,住建部城建司提出建設海綿型城市的新概念。通俗一點說,海綿型城市就是讓城市像海綿一樣,將雨水吸進去,干旱的時候就把吸收的水再“吐”出來。
《實施意見》提出,我省要提高城市雨水排澇系統規劃設計標準,加快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和積水點改造,解決城市積水內澇問題。同時按照排蓄并舉原則,建設“海綿型”城市。
在城市規劃許可上,要將單位庭院和居民小區的雨污分流、雨水收集利用、可滲透面積等納入,因地制宜配套建設雨水滯滲、收集利用等削峰調蓄設施。2014年雨水管網建設里程要達到1600公里。2015年全省重點防洪城市、縣城要分別達到國家和省定防洪標準。
供水節水方面,全面推進既有水廠和管網建設改造,高氟、高錳地區水廠要增加除氟、除錳處理設施,改進二次供水管理,推行一戶一表節水改造,推動建筑中水和污水再生利用設施建設。2014年新增城鎮供水能力60萬噸/日,2015年年底前力爭實現全省城鎮公共供水普及率和水質雙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