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武漢樓市已基本告別供不應求、客戶搶房的時代,如今開發商賣樓開始流行依托老業主的“朋友圈”。
武漢樓市已基本告別供不應求、客戶搶房的時代,如今開發商賣樓開始流行依托老業主的“朋友圈”。
上周末,號稱武漢最貴的某樓盤正式對外開放,幾百位老業主,通過朋友圈發信息,成為這個樓盤首批推廣員。同時,武漢更多樓盤,正巧妙打入老業主的生活圈,讓老業主成為“編外”售樓員。如今,武漢一些樓盤,通過類似“老帶新”成交,就能占到四成。
以武漢天地·云廷為例,上周末對外開放之前,就先期對項目老業主開放樣板間,短短2周多時間,接待200多組老客戶。有意思的是,與一般樓盤樣板間不允許拍照不同,這里可隨意拍照,“如果您覺得喜歡,可以發下朋友圈嘛。”置業顧問對不少老客戶說。
此舉顯然“醉翁之意不在酒”。業內人士透露,由于該項目總價過千萬,潛在客戶身價起碼上億,通過同一個層次的老業主發布信息,在其人際圈中推廣,往往能精準找到潛在客戶。
有意思的是,一些港資、外地開發商,即便首次進入武漢,沒有現成項目和老業主,也大打“關系牌”。一家上海開發商在武漢首個項目開盤前,直接請上海湖北商會的會員,參觀開發商在上海的項目,然后由他們向自己在武漢的親友介紹該開發商樓盤的品質。
這種“朋友圈”賣樓的效果不俗。以陽光100大湖第為例,新近10組別墅意向成交客戶,有4組來自老客戶推薦。
相對而言,武漢一些剛需樓盤借助老業主“朋友圈”賣樓,則更為直接。以漢陽某開發商為例,針對老業主推薦成交,不僅對老業主有獎勵,且房價額外優惠1萬元。“我們最厲害的一個老業主,送的物業費,40年都用不完!”開發商人士透露。
針對這種現象,中指院(華中)市場研究總監李國政認為,如今樓市已不再供不應求,新客戶愈發挑剔,買過同一樓盤親友的推薦,顯然更能讓新客戶下決心,因此開發商這種模式往往能取得效果。“但前提是,開發商先期開發的項目品質高,這種新式營銷才有基礎。”
一直以來,強化木地板以其耐磨、美觀、安裝便捷等特點,受到很多消費者的青睞。 記者了解到,耐磨轉數不夠,甲醛超標,使用劣質板材,這就是聊城市茌平縣部分木地板生產企業的行業現狀。【詳情】
驗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