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資管野蠻生長 提薪20%同行猛挖角
一邊是裁員的威脅,一邊是高薪挖角。
當經紀、投行、研究等傳統業務裁員收縮之際,券商的資產管理業務部門卻在悄然地逆勢擴張。
上海一家券商資管部門人士告訴記者,現在不僅是獵頭到處挖人,就是同行之間都在網絡聊天的時候“赤裸裸”地挖人,“有的就直接問你目前年薪多少,然后給你加20%,問你跳不跳?”
上述資管人士坦言,目前資管互相“挖角”很像當年公募基金的人才之爭,“搞到最后,大家都沒心思做投資了,全在互相攀比誰的身價高。我希望業內同行能冷靜思考一下,一個產品不管理三年以上,怎么能看出你的水平呢?”
規模空前膨脹
近日,國盛證券與興業證券(601377.SH)“金麒麟1號”資管產品重名事件在業內引發熱議:券商資管在蓬勃發展的階段中,白熱化競爭帶來的治理亂象該如何應對?
在一位券商行業研究員看來,導致今天這種局面,是券商資管業務在近兩年來的發展節奏太快,“尤其是去年規模增長超速,部分券商為了借此良機沖規模,在競爭中往往就會使用一些超常規的手段,如低價營銷、重名使用等等。”
券商資產管理業務在2012年的確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在整個2012年,券商集合理財管理資產規模穩步增加,從2011年底的1502億上升到1990億元,漲幅32.5%。
同時,券商定向資產管理業務出現了“爆發式增長”,從2011年底的1300億驟升至逾1萬億。這使截至2012年末,券商資管規模整體突破了1.3萬億元。
上述券商研究員告訴記者,這個定向理財的主要模式,即是與銀行在票據業務上的合作。“銀行將理財資金定向委托給券商管理,券商利用這部分資金購買銀行票據,使銀行實現表內資產向表外的轉移,并騰出新的信貸額度。 這一創新業務實際上并未給券商帶來太多的收益,卻隱含著難以估量的風險。”
在他看來,這種膨脹的業務其實就是重復信托當年走過的路,“信托就是依靠銀行理財資金與信貸資產的騰挪,在兩年內贏得近兩萬億的受托資產規模。后來,銀監會監管嚴了,信托的規模才開始下來,現在券商開始成為新的替代者。不同的是,錢難賺了,而風險卻被放大了。”
事實上,目前券商資管中最具有政策風險的就是定向資管業務,其也扮演了“影子銀行”的角色。
由于該業務風險尚難評定,不同券商對該業務的態度也有區別,一位證券人士直言,就是擔心風險,“一旦出事,會不會互相扯皮呢?隨著通道業務規模的進一步擴張,我們預計其面臨的監管壓力也在逐漸積累。”
“挖角”現象頻生
隨著定向資產管理競爭的越發激烈,傭金價格大戰又再次出現。
由于同質化競爭激烈,券商資管的定向理財業務通道費率從最早的千分之三下降到萬分之五。因此,1萬億的資管規模帶來的收入僅為5億左右。
除去價格戰以外,缺乏人才也是券商資管目前存在的問題。記者注意到,年底券商發布的招聘通知中,幾乎都涉及資產管理。而這些招聘需求中包含產品設計、創新業務、熟悉債券市場的投研人員等。
比如,新時代證券在招聘資管產品設計崗位,要求是“跟蹤、收集和整理證券公司、基金公司、銀行、信托等機構已推出和擬推出的各種金融理財產品,并進行比較和分析;根據不同客戶的財務狀況、風險偏好,針對不同需求的客戶制定相應的理財計劃;對金融創新業務和產品進行研究……”
除去刊登招聘廣告以外,券商還利用獵頭尋找人才。
上海一位獵頭告訴記者,他目前在幫一家券商資管部門尋找創新業務負責人,“要求5年以上信托、銀行相關工作經驗,具體負責開展實體經濟投資服務業務和中小企業融資業務。”
“現在我們更看重有著銀行或者信托工作經歷的人。”上述資管內部人士告訴記者,他們目前最缺創新產品設計人才,“金融碩士出身最好,能根據理財業務發展的最新動態、市場需求,然后進行金融產品的設計以及委托理財品種的業務創新。”
盡管開出了豐厚的年薪,但是上述資管人士坦言,還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