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導航民用示范工程啟動 兩年內安裝8萬臺終端
1月14日,交通運輸部副部長馮正霖在電視電話會議上表示,重點運輸過程監控管理服務示范系統工程,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專項啟動的第一個北斗系統民用示范工程。該工程由交通運輸部與總裝備部聯合組織實施,計劃用2年時間,在江蘇、安徽、河北、陜西、山東、湖南、寧夏、貴州、天津共9個示范省份建設7個應用系統和一套支撐平臺,安裝8萬臺北斗終端。
北斗系統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北斗技術已成熟,精確度甚至要高于GPS,其服務配套措施日趨完善,北斗在市場上也能夠打敗GPS。
北斗民用 交通部門先普及
據了解,北斗導航系統是我國自主研發、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北斗系統實施“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一步,2000年建成了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解決我國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有無問題;第二步,建設北斗衛星導航系統,2012年形成區域覆蓋能力;第三步,2020年左右,形成全球覆蓋能力。
實際上,在民用之前北斗已廣泛應用于我國軍事領域。一名北斗系統終端生產商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像軍事頻道經常出現的手持機就是我們生產的,這次推向民用的北斗系統更完善。
北斗系統于2011年12月27日提供試運行服務,2012年發射了6顆衛星,目前第二戰略目標已完成。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去年12月27日宣布,北斗系統的精度與GPS相當,整個系統運行穩定,首先提供亞太地區的服務。
由于90%的衛星導航民用用戶集中在交通運輸系統,這使得交通部運輸監控管理服務成為北斗民用的主要示范點。
記者了解到,交通運輸部日前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重點運輸過程監控管理服務示范系統工程”實施工作的通知》要求,天津、河北、江蘇、安徽等9省(區、市)作為示范省份,須在3月底前完成本地區80%以上北斗/GPS雙模車載終端安裝任務。6月1日后,凡未按規定安裝北斗導航的車輛,不予核發或審驗道路運輸證。
馮正霖還指出,要將安裝北斗導航工程作為當前一項重大的任務,盡快實現在全行業普及使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終端。
由于對部分車輛進行強制安裝,引起“強買強賣”的質疑,有網友表示,北斗導航最終要推向市場,只有不斷改進完善,自身作好了才會有市場。
獨門秘技 提升北斗競爭力
目前,在全球衛星導航市場中,美國的GPS開發早,占領了絕大部分市場份額。據報道,我國目前衛星導航產值大約為1000億元,2015年可達1500億元,2020年達到4000億元。
據了解,涉及北斗導航產業鏈的公司有國騰電子、中國衛星、北斗星通等上市公司以及部分非上市公司。其中,國騰電子涉及的北斗產業鏈既有北斗的基礎產品,也有終端產品及運營服務等。
國騰電子市場部李經理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北斗終端車載機的價格與GPS差不多,“作為本土導航系統,北斗的功能和服務要比GPS強。目前北斗系統的精確度達到10米,這比GPS20米的精度要高,另外全國布局北斗的服務點,方便客戶維修。”
此前,冉承其表示,在我國及周邊地區,北斗系統基本服務包括“位置精度:平面10米、高程10米;測速精度每秒0.2米;授時精度單向50納秒;可提供雙向高精度授時和短報文通信服務。通過廣域差分和地基增強等手段,北斗系統服務性能還可進一步提高,滿足各類用戶需求。”
有參與北斗導航系統的專家表示,北斗要想擴大市場,必須具備 “獨門絕技”,“世界上其他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只是告訴用戶什么時間、在什么地方,而北斗系統除此之外還可以將用戶的位置信息發送出去,使用戶想告知的其他人獲知用戶的情況。北斗將導航與通信緊密結合起來了。” (金微)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