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熱經濟冷再現(xiàn) 貨幣政策獨木難支

                2013-05-15 10:11    來源:上海證券報

                  近日4月份的宏觀、金融數(shù)據出齊,有一個困擾市場數(shù)月的現(xiàn)象再度出現(xiàn),即經濟“冷”金融“熱”。誠然,金融傳導至實體經濟需要一段時間,但是現(xiàn)在看來,單單一個時滯的理由已經無法解釋這一現(xiàn)象。資金利用率降低、資金空轉增多,或是另一原因。

                  分析人士指出,單靠貨幣政策難以改變經濟與金融數(shù)據相背離的現(xiàn)狀,中國需要進一步的結構性改革,實體經濟需要及時找到結構轉型的方向。

                  金融、經濟數(shù)據相背離

                  在澳新銀行大中華區(qū)首席經濟師劉利剛看來,4月份信貸與實體經濟數(shù)據再度“打架”。

                  數(shù)據顯示,4月新增貸款為7929億元,社會融資總量達到了17.75萬億元,M2的增速更是達到了16.1%,處于兩年來的最高位。

                  但是4月實體經濟增速卻不盡如人意。工業(yè)增加值同比增長9.3%,盡管高于上月的8.9%,卻低于市場預期, “這一數(shù)據顯示當前經濟增長動能偏弱。”中金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認為,“向前看,基數(shù)效應將在5 月份消退,工業(yè)增加值同比增速難以繼續(xù)加快?!?/font>

                  劉利剛指出,從這些數(shù)據來看,貨幣和信貸支持的力度的加大,并沒有轉化為經濟的成長。

                  但是房地產數(shù)據是個例外。4月房地產開發(fā)投資增速顯著加快,當月同比增速提升至23.1%。這與一季度信貸較多地流入房地產業(yè)有關,今年一季度新增房地產貸款高達7103億元,是去年同期的三倍,占同期各項新增貸款的27%。彭文生直言,這是“房地產業(yè)對其他實體經濟部門的擠壓加劇。”

                  資金空轉確實存在

                  通常金融數(shù)據傳導到實體經濟會有一個滯后期,通常在3至6個月。權威人士測算,我國社會融資規(guī)模和GDP的時滯大概是3個月。

                  今年1月份貨幣金融數(shù)據取得“開門紅”,人民幣貸款增加1.07萬億元,社會融資總量則高達2.54 萬億元,創(chuàng)下歷史最高位。但是如此紅火的金融數(shù)據并沒有反映在4月份的宏觀數(shù)據上。

                  因此,單單一個時滯的理由已經無法解釋金融熱、宏觀冷的現(xiàn)象。

                  上述權威人士表示,造成這一現(xiàn)象還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比較多的錢沒有進入實體經濟,而是進入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和房地產;另一方面,社會實體經濟對資金的利用率降低,經濟主體中“三角債”的情況較以往嚴重。

                  江蘇某建筑公司老板告訴記者,確實今年從銀行申請貸款比去年容易,銀行審批的貸款額度也比去年“豪氣”。但是他的公司更多的是借新、還舊,例如他向銀行的1000萬貸款即將到期,于是他向銀行再次貸款同等額度,用于償還先期貸款,相當于變相的展期。在這一系列的過程中,并沒有一筆資金進入實體經濟。

                  化解數(shù)據背離需改革綜合拳

                  面臨經濟“冷”,金融“熱”,貨幣政策何去何從?眼下,市場對貨幣政策的猜測,也從數(shù)月前清一色的“穩(wěn)健”、“中性”的字眼轉變?yōu)槭站o還是寬松抑或是降息的爭議。

                  一派從金融“熱”的角度認為,貨幣增長高于預期,流動性持續(xù)處于寬松狀態(tài),短期內降息不太可能,貨幣總量需要收緊。

                  另一派則從經濟“冷”的角度認為,當前經濟增長勢頭偏弱,貨幣政策將朝向寬松方向微調。彭文生就建議,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引導銀行間利率下行,以及增加信貸供給。

                  而從更廣泛和更深層次的視角來看,單純的貨幣政策調整難以改變經濟與金融數(shù)據相背離的現(xiàn)狀,也難以調和兩者間的矛盾。

                  劉利剛建議,單純依靠貨幣政策難以支持整個經濟的成長,中國仍然需要結構性改革,來推動整體經濟的可持續(xù)增長。這些舉措應該包括結構性減稅、去監(jiān)管化并鼓勵壟斷領域的競爭、利率市場化以及深化資本市場的發(fā)展。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則表示,其實真正重要的還是實體經濟要找到結構轉型的方向。畢竟金融是服務行業(yè)。如果實體經濟能找到好的方向,金融的問題和風險是可以“時間化空間”地去化解的。即便以前有風險,只要經濟轉型方向是確認的,那么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消化掉。這是最根本的問題。

                  (記者 李丹丹)

                責編:趙惠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商學院第二期:品牌匯

                品牌匯

                如何理解品牌?企業(yè)為什么創(chuàng)立品牌?

                共筑中原夢

                共筑中原夢

                中原夢必須依靠河南一億人民來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