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策略周報:存量博弈 短期繼續維持弱平衡
6月份第一周A股市場小幅下跌,風格繼續分化,小盤股好于大盤股。上證綜指一周下跌0.45%,創業板指數上漲2.45%,連續三周上漲。風格上,成長股繼續領漲,金融股表現較差;行業上,傳媒上漲3.41%居首,機械、石化、計算機等行業表現也較好,國防軍工、鋼鐵、非銀排名靠后;主題上,長江經濟帶、在線教育、油氣改革、機器人等大幅上漲。
中投證券:
基本面方面,利率延續下行,經濟企穩甚至修復的路徑仍需觀察。本周世界杯將拉開揭幕戰,或階段性造成投資者對市場關注度下降、市場延續疲軟的風險。但大方向上,二季度市場不會有過分負面的表現,6 月震蕩或收小陽。
國信證券:
本周將公布一系列經濟數據,5月份經濟數據將有所回升,有助于修復市場之前的悲觀預期。本周另一個需要關注的事情是MSCI決議,如果本周三A股被納入MSCI指數,對于市場情緒也將有所提振。近期市場將受益于悲觀經濟預期的修復和政策微刺激逐漸加碼的正面推動,短期市場將在猶豫中逐漸反彈。
西部證券:
短期經濟低位企穩,但內生增長動力仍然不足,未來經濟整體將保持弱勢格局,明顯的經濟回升趨勢難以見到。總體來看,當前經濟增長動力仍然較弱,企業盈利預期面臨下調,信托剛性兌付預期難以持續,市場風險偏好持續受壓,未來市場仍將保持弱勢。
銀河證券:
經濟環比改善跡象越來越明顯、越來越確定,但復蘇相對薄弱。政策微刺激力度不斷加大,但也不是一刀切,而是寓改革與調結構于微刺激中。在這種環境下,預計短期市場情緒將繼續改善,去年錢荒重演的可能性也不高。建議配置以新能源汽車、機器人、智能穿戴為方向的典型成長股,以及醫藥、食品飲料等穩定增長的成長性行業。
中金公司
“上下兩難”階段如何終結
一、市場又現“上下兩難”
當前市場整體估值比較低,而市場受一正一反兩股力量的同時作用,走勢上下兩難、比較糾結。上證指數年初至今,在1970-2150點近200點的區間內窄幅騰挪,自4月底至今市場區間進一步收窄至1990-2060點不到100點的區間,并已經持續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反映出“上下兩難”的境況。
二、來自近年類似市場階段的啟示
近年的市場也出現過類似的階段,如2010年7月-9月,2012年8月-11月。我們通過對比來尋求一些線索,有幾點發現可供參考:
·估值極低:市場出現這種走勢往往都是在市場估值相對較低的階段,至少在當時來看是接近歷史低位。估值較低意味著市場短期(三到六個月)大幅下跌的空間已經不大,雖然拉長時間軸來看這一點不一定成立;
·先跌后漲:市場打破上下兩難的格局一般都是“先下跌,再上漲”,雖然下跌幅度可能不大,但速度一般較快,之后是幅度明顯的上漲;
·漲比跌多:整體上看,下跌和上漲之后市場往往比下跌前的點位明顯要有所提高;
·時間:窄幅波動的時間可能持續兩個月甚至以上;
·板塊:窄幅波動期間的板塊表現無明顯特征,但上漲階段大多是偏大盤的周期性板塊拉動。
三、向下突破可能是加倉時機
通過對比當前市場狀況以及近年來的類似市場階段,并綜合考慮當前的市場估值、宏觀及政策環境等,我們認為:
·向下突破可能是加倉時機:如果出現不利的市場環境,如流動性放松不及預期、增長下滑超預期等,市場或許還有一跌。下行風險雖然存在,但空間已經不大,而市場向下突破則可能是加倉的好時機;
·時間點:轉折的時間點可能難以準確判斷,但從現在到三季度都是較為敏感的時間窗口。這一段時間內,臨近年中宏觀數據將陸續公布,如果數據低于預期,不排除更強的政策轉變;而數據好于預期,則有助于緩解市場對增長的擔憂,同時改革也到了一個“回顧與展望”的時間點;
核心板塊:從目前大小盤估值對比、持倉對比以及未來可能具備的促發因素等多因素綜合來看,市場在走出低迷之后,向上突破的動力很可能依然來自估值偏低的中大盤股。
興業證券
反彈接近中后期 靜待“利多出盡”
近期大盤縮量、企穩并開始反彈,然而這只是在解決中國中長期問題的長征中“退二進三”迂回階段的反彈。此次反彈行情的主戰場是地產和創業板,可能存在一個月左右的反彈時間窗口。每次投資者都憧憬反彈“這次不同”,但遺憾的是每次都一樣,特別是反彈初期的猶豫以及反彈中后期的樂觀階段。當前市場如期進入反彈中后期的樂觀階段——市場開始流傳著各種版本的利好,經濟企穩反彈的觀點也多了起來。而6月下旬之后,合力做多的因素將互相矛盾。
5月底到6月下旬之前是最適合樂觀的階段,政策放松、流動性改善、業績真空期是有利于跌深反彈行情的時間窗口。但是后續一旦經濟階段性企穩,政策放松預期就會下降,6月下旬之后行情的邏輯有望重新回到基本面的判斷上,短期不確定性將增加,近期升溫的關于貨幣政策需要放松的論調到時候分歧可能更大。對于貨幣政策取向,我們的觀點是:可以定向穩增長,但要注意避免使用過強的具有信號性的政策工具。如何改革中國的金融體系,使得金融資源配置合理化,以及如何通過改革提高中國的潛在增長率,這兩點或許才是去杠桿問題的真正焦點。
此次反彈行情之后市場還將繼續面對“熬底”:首先,政策只能改變經濟短期運行的節奏,而難以改變經濟中長期運行的趨勢。其次,在熊市后期,在底部區域的煎熬過程中,從存量博弈角度看,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不斷出現的跌深反彈的小行情看上去熱鬧,但是充滿“誘多”陷阱,一不小心“吃飯行情”就變成了“刀尖上的舞蹈”、勇敢者的游戲。
交易策略上,勇敢者的游戲將會繼續。在6月下旬之前,市場反彈時間窗口還沒有關閉,但是隨著各種“利多”傳聞或者兌現或者被辟謠,反彈行情也接近于中后期,操作難度將增大,特別是大資金應該降低收益率預期。投資機會上,短期來看把握住反彈中后期機會很重要的是發揮資金規模優勢,“進得去,一旦不妙可以出的來”。因此:首先,關注“行業景氣沒有問題+估值合理+近幾個月股價顯著回調的”的中大型成長股,可以在文化傳媒、互聯網、食品飲料、醫藥、家電(白電)、汽車等行業中精選。其次,圍繞近期升溫的貨幣政策放松的討論,可以博弈房地產、電力設備(特高壓、配網、風電設備等)、非銀金融等政策敏感度較高的行業。
國泰君安
告別通縮預期 適度提高風險偏好
在轉暖經濟數據支撐下,市場在6月份將告別通縮預期。近期已經發布的出口和PMI數據均明顯強于預期,來自微觀的高頻數據也顯示通縮過程正在結束。豬肉價格已經企穩反彈,部分生產端的指標也出現改善。我們在中觀脈動系列調研中發現,部分行業前期減產并沒有被市場關注。我們了解鋼鐵行業已經減產10%以上,但統計數據并未完全反映這一變化。低庫存與低產出的匹配是市場短期出清的明顯標志,CPI和PPI在5月份同時反彈是重要催化劑,推動市場告別通縮預期。
全球穩增長政策出現共振,系統性風險正在消化。一方面國內穩增長政策正在力度和速度上進行強化,6月6日銀監會對住房按揭政策表態出現重要變化,表示“大力支持首套住房需求”,與一周之前的表態出現明顯轉折。5月30日談及涉房貸款,銀監會曾強調,涉及房地產貸款的各類貸款有關政策要求“銀監會沒有任何松動,沒有任何折扣,也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余地”。此外,中央督促下,穩增長政策的落實速度可能將較過去兩個月明顯加快。另一方面,海外央行政策出現重要轉折。6月5日歐洲央行調低再融資利率到0.1%,并啟動歐版QE。此次降息遠好于市場預期,歐洲央行放水將改善新興市場的流動性水平,降低全球性風險溢價,對A股市場形成實質利好。
當下主板市場正在體現宏觀預期企穩的預期,按照“坦克+手雷”型配置模式,機構投資者可以適度提高風險偏好,增加對于創業板的“手雷”式配置。行業上我們提出新的行業比較研究框架,新的框架下需把握三大驅動:1)商業模式驅動,受益子行業包括:配網與充電樁、4G與云計算、智能物流與倉儲。2)創新驅動,受益子行業包括:藍寶石、LED、SUV、游戲、視頻娛樂、互聯營銷、互聯網彩票。3)政府驅動,受益子行業包括:國防裝備、鐵路設備、特高壓、水和固廢處理。
海通證券
未到最佳投資時機
穩增長推進落實中,股市機會仍需等待。6月6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部分省市經濟工作座談會時強調,“狠抓已出臺政策措施的落實,務求早見實效”,國務院6日發出通知,部署對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實情況開展全面督查。回顧2011-2013年經濟增長回落——政策出手——股市反彈的歷史,均呈現“先政策底,再市場底,最后經濟底”的特征,市場底往往更接近經濟底。本輪政策底已經出現,但經濟增長向下未變,拖累本輪需求的地產鏈基本面回落壓力仍大,5月份PMI的反彈或主要源于外需改善。目前房地產鏈基本面和政策環境和2011年10月類似,考慮長周期人口結構拐點,本輪地產鏈基本面惡化程度可能更大。跟蹤后續貨幣、地產政策變化,地產鏈基本面逼近底部、政策最強時,股市機會有望出現。
未到最佳投資時機。目前大類資產配置仍處于衰退期特征,債市優于股市。2014年以來股市波動率僅為9.9%,后幾個月有望打破波動區間,向下概率更大,如果有下蹲望迎全年最好波段。投資時鐘衰退期,降倉防風險是最有效策略,配置上抗周期、高分紅的電力,需求剛性的醫藥相對占優。中期角度,一線成長股逐步進入左側買套期,而未來地產政策強拐點和基本面見底時,地產板塊機會將出現。
安信證券
歐央行貨幣寬松影響有限
歐洲央行6月會議及隨后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了兩個方面的貨幣寬松政策,歐洲央行的貨幣寬松政策對A股市場的影響微乎其微。
政策效果仍需觀察。盡管去年下半年以來,歐元區經濟增長呈現弱復蘇跡象,但CPI持續下降且遠低于ECB的目標水平,表明歐元區仍未擺脫通縮,復蘇的不確定性較大。
對中國經濟拉動有限。出口角度看,對歐出口占中國出口總金額的比重約為20%。隨著歐洲經濟的弱復蘇,今年前四個月對歐出口出現了6%的增長,但對整體出口增速的拉動只有1%,也未能扭轉出口的負增長,其對中國經濟的直接拉動作用較為有限。
貨幣溢出效應有限。除了2011年12月和2012年3月外,并沒有發現ECB貨幣政策和中國外部流動性之間的確定關系,所以對我國而言,除了今年9月和12月可能發生的兩次TLTRO(合計4000億歐元)操作外,歐央行貨幣寬松的貨幣溢出效應十分有限。
股市傳導效應有限。綜上分析,即使歐洲股市繼續上漲,對A股的影響也很有限。而對于A股目前的外部流動性環境而言,海外對于中國經濟(特別是房地產)的擔憂和美聯儲QE退出是兩個核心問題,目前兩者都沒有改善。
中信證券
流動性基本面仍弱平衡
歐央行貨幣政策改善外部流動性環境,對股市實際影響有限。上周歐央行推出包括放松流動性、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以及承諾如通脹仍未上升進一步實施QE的激進寬松組合,對A股影響偏正面,但實際的影響程度取決于中國經濟以及人民幣匯率走勢。
短端利率短期或繼續下行,但空間不大。自5月以來熱錢流出放緩,央行為了平穩度過季末公開市場操作態度更為慷慨。5-6月流動性相較于4月有所改善,6月份流動性將平穩度過,短端利率或繼續下行,但是下行空間不大。
5月份國內實體經濟數據仍將弱于預期。本周五公布的5月份國內實體數據低于市場預期的可能性依然比較大,投資累計同比可能低于17%,CPI與PPI的月環比在0附近,工業增加值也可能低于8.8%的市場預期。但是由于可能低于預期的實體經濟數據要到本周五才正式公布,其對本周市場的整體不利沖擊有限。
投資建議:流動性與基本面仍處于弱平衡。房地產風險釋放趨勢難以扭轉,市場中期走勢依然將震蕩向下尋底。短期來看,流動性與基本面弱平衡下本周市場將維持弱勢震蕩格局,建議配置上仍應偏重于防御性和確定性強的板塊,同時可以精選主題。
湘財證券
弱勢震蕩格局將延續
雖然前期一些政策利好大幅改善了市場的悲觀預期,但這些政策利好程度有限,整體上市場有望延續弱勢震蕩格局。從投資機會角度建議關注食品、醫藥、鐵路設備、電力設備、網絡安全、環保、新能源等行業的投資機會。
制造業景氣或許不像數據那樣強勁:匯豐5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終值為49.4%,低于初值的49.7%,這一數據的修正顯示中國制造業景氣回升并未像初值所顯示的那樣強勁。從變化趨勢來看,今年以來匯豐公布的初值一高于終值,顯示上半年經濟回升的基礎并不穩固。
5月出口復蘇,進口增速回落: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出口持續回升,但進口增速回落,顯示外需持續回升提振出口增速,但進口增速回落顯示國內需求復蘇的基礎并不穩固。
IPO預披露持續增加考驗IPO節奏控制。經測算,目前已經預披露的上市公司中有150家可能在明年上市。其實預披露本身顯示證監會發行部門開始接受上市申請,因此預披露的持續增加只會使得IPO堰塞湖持續增加。
《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規定》對投資增長構成利空:國土資源部發布《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規定》,這一規定對未來投資增長構成抑制。
申銀萬國
仍處于磨底階段
上周市場窄幅整理,探底企穩,創業板反彈。短期市場環境改善,不過反彈空間有限,大盤仍處于磨底階段。
進口意外回落,等待5月份數據。1)PMI等先行指標回暖,不過5月份進口意外回落,一方面表明前期的穩增長措施初現成效,另一方面顯示當前經濟還存在較大的下行壓力。因此,托底政策不僅不能放松,還有必要持續加碼。2)本周將公布5月份經濟數據,可能會因預期調整加劇市場震蕩。
IPO箭在弦上,具體影響尚需觀察。IPO重啟對市場的影響,其一靴子終于落地,發行節奏明確,有消除不確定性效果;其二在市場自身流動性偏弱、成交低迷情況下,重回擴容時代,供求壓力面臨考驗;第三引入活水有望刺激相關板塊的活躍,也可能因資金分流導致分化加劇。具體影響還需觀察政策調整后的發行情況,但整體利空效應比前期有所減弱。
微幅反彈,空間不大。市場環境的邊際改善得到驗證,近期市場風險溢價小幅下移后再度上行,但幅度限,創業板的結構性行情和新股開閘可能激活市場熱情。市場2000點支撐明顯,不過上方2050-2080-2100點阻力較大,尚缺量能配合,本周上證指數核心波動區間判斷為2020-2080點。
平安證券
存量博弈 關注成長
風險偏好回升,關注本周經濟數據。部分經濟指標包括PMI和出口的改善,以及政策面結構刺激求穩的強化有助于緩解市場的悲觀情緒,降低市場風險溢價,提升短期風險偏好。本周需關注5月份貨幣信貸與工業產出數據,以及A股可能納入MSCI指數的決定,這將分別從價值內和價值外因素對短期市場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
短期市場風格仍在成長。目前IPO強度低于預期,監管影響淡化,而半年報業績壓力尚未到來。市場判斷上,風險溢價的短期回落使得市場可能有修復性的反彈,市場風格將偏向于成長股。
趨勢上存量博弈格局未變。在實體經濟調整趨勢壓力未變背景下,雖然無風險利率下行,但股市周期藍籌不足以提供較為顯著的回報率優勢(稅后股息收益率相較于無風險利率+風險溢價),因此,市場以存量資金博弈為主的大格局沒有發生變化。
配置繼續博弈優質成長。建議主要操作方向仍以優質成長為主,繼續關注計算機軟件、新傳媒、電子以及環保等領域的龍頭股。若經濟數據以及MSCI構成調整超預期則可能帶來金融地產的短期反彈。另外,要注意清查商品融資(鐵礦石、銅等)對商品市場和資源板塊的負面影響。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