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龍頭財務危機觸發銀行“壞賬”警報
去年以來,受宏觀經濟回暖步伐緩慢影響,一些行業龍頭諸如傳統行業里的中國遠洋 、中國鋁業,及新興產業里的無錫尚德等企業紛紛爆發財務危機。而日前長航鳳凰被數家銀行追債的消息被曝光,又引發了市場對銀行不良貸款率的擔憂。
分析認為,宏觀經濟的持續難企穩上行,或將加劇更多行業大小企業的財務困境,繼而全面拉響銀行的不良貸款警報,長期來看,目前尚維持較好態勢的銀行板塊業績亦將受到拖累。
昨日“吸金王”如今債務壓身
截至目前,滬深股市逾2000家上市公司均已發布2012年年報 ,其中業績同比下滑的公司占比接近一半,較2011年占比進一步擴大。這些公司中,非金融類企業的負債總額2012年高達14萬億,同比增長14%,不少上市公司出現資產負債率攀高、現金流緊繃的現象。
日前,航運業領頭雁長航鳳凰公告稱,中國進出口銀行等三家銀行向法院提出訴前財產保全申請,要求凍結其銀行存款,或查封、扣押其等值財產,涉及金額11.4億元。正是這一紙公告,被認為將成為航運業信貸風險的引爆點。
由于連年虧損,長航鳳凰資金極度緊張,到去年三季度末,公司已處于資不抵債的地步。去年三季度末長航鳳凰短期借款及一年內到期的近達30億元的非流動負債,到今年9月底將陸續到期。而公司同期的貨幣資金僅有2.23億元,在極度缺乏融資渠道背景下,才發生上述被債主上門逼債的鬧劇。
航運業的另一龍頭ST遠洋自2010年國內外航運業走向低迷開始,就陷入連年虧損,直接導致公司負債率一路攀高,到2012年,公司就有已到期的150億元債務壓身。
不僅如此,最近幾年方興未艾的新興行業也開始爆發龍頭企業財務危機。今年以來,光伏行業曾經的兩大巨頭無錫尚德和賽維LDK,在業績連續數個季度告負之后,資產負債紛紛突破100%紅線。其中尚德更是由于一筆逾5億元的短期債務不能如期償還,被宣判進入破產重整程序;賽維LDK更是靠頻繁變賣公司資產來維持最后一絲生命力。兩家巨頭曾經也是國內多家銀行的信貸重點保障對象。
拉響銀行不良貸款率警報
信貸扶持對象財務危機的爆發,已不可避免地導致了銀行不良貸款問題的凸顯。有數據統計顯示,自2011年第四季度以來,國內商業銀行整體的不良貸款余額就連續六個季度出現反彈。分行業來看,大部分新增不良貸款集中在鋼貿、光伏、船舶等行業。
長航鳳凰上述11.4億元的逾期貸款的“債主”名單中,包括工商銀行、交通銀行和招商銀行等均赫然在列,其中欠交通銀行的本息共計高達2.94億元。中國遠洋(ST中遠)曾在2011年9月30日,就共獲得637.86億元授信額度,其中,中國銀行以271億元獨占鰲頭,緊隨其后的招行、工行、建行、農行也均高達數十億元。
在新興的光伏行業,更曾在過去及今年獲得國內幾乎所有政策及商業銀行高達數千億元的信貸支持。有媒體報道,僅國開行一家在2012年以前,僅向包括無錫尚德和江西賽維這樣光伏業內規模較大的企業,就開出了一連串總額高達2450億元授信額度大單。
銀監會主席尚福林不久前曾直言:“相比真實暴露的不良貸款,隱匿的風險對銀行危害更大”。分析普遍認為,尚福林的表態可看作是對銀行不良貸款率攀升可能導致隱患的一次預警。
有券商分析師表示,不良貸款率超標可能在未來某個節點集中發作,特別是在當前宏觀經濟短期內無法換擋提速的背景下更值得警惕。國內不少銀行目前均提升了對鋼鐵和光伏等當前信貸風險最突出行業的融資門檻,是摁住不良貸款問題“火山口”的短期應對之舉。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