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掃商業味濃引爭議 有人掃墓時燒“小姐”

                2013-04-07 09:07    來源:中國新聞網

                  

                  4月3日,清明節臨近,海南殯葬領域也興起了“潮流風”,電腦、豪車、別墅,甚至時下炙手可熱的iPhone、iPad也現身海口博愛南路、秀英小街各祭奠用品市場。圖為正在出售的紙制的仿名牌“包包”。中新社發 駱云飛 攝

                  清明祭掃商業味漸濃引爭議 死后操辦不如在世盡孝

                  由于路途遙遠或工作緊張,清明歸家掃墓對許多人來說已成“奢侈”。在此背景下誕生的“代客掃墓”,以及“IPAD”等奇葩祭品,引發人們對于清明祭掃商業化傾向嚴重的詬病。

                  祭品“跟風” :什么流行賣什么

                  近年來,除了鮮花、水果、之前這樣的傳統祭品,據媒體報道,在武漢一家出售祭祀用品的店家門口,擺出了當下最流行的紙扎“蘋果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甚至連“充電器”都一應俱全。外形以假亂真,且價格不貴,基本上在10元到50元之間,“現在的祭祀用品也跟風,一般都是流行什么賣什么。”祭祀用品店老板在介紹這些“新潮”祭品時說。

                  除了“流行”的紙扎電子產品,往年就有的紙扎“別墅”、“西裝”、“金項鏈”今年在市面上也仍頗受歡迎。“去年開始流行‘軒尼詩煙酒’套裝與‘豪華轎車’”,有店主稱,名牌煙酒禮盒、豪華汽車也成為市民選購祭品時的“新寵”。而紙房子作為傳統祭品也在形式上推陳出新,三層小樓里,游泳池、麻將房、KTV室、車庫、院子一應俱全,仿真度也越來越高。

                  “中國人講究‘事死如生’,人死了應該享受活著的東西,古代厚葬之風極盛就是這個原因。現在社會發展了,有了新的生活用品,連冥幣都有人民幣樣式的了,(新的祭品)屬于正常。”華中科技大學歷史學博士夏增民認為祭品的多樣化可以理解,以前也有燒“電視機”、“冰箱”的,如今有手機這樣的新祭品也算不上“不莊重”。但他同時也指出,有報道說有人掃墓時燒“小姐”之類的,這種惡俗的行為應該反對。

                  職業掃墓人現身說法:“專業隊伍”實為兼職

                  清明祭掃傳統的變化不僅僅在祭祀方式上,近年來,連祭拜的人都漸漸發生變化。

                  “我們為那些不能親自來為已故親人、已故師長及已故友人進行掃墓的孝心者,代盡孝心和情意”,這是北京一家代客掃墓的網站上打出的服務標語,中新網記者撥通了這家代客掃墓公司的電話。

                  “你是記者吧?”一個東北口音的男子接起電話時顯得尤為謹慎,但打消疑慮后,他開始熱情介紹他們的“業務”——一般會有兩人同行,一人掃墓、另一人則負責拍照作為付款憑證。異地掃墓的服務費是500元/天,差旅費或特殊要去的祭品開支由客戶自行承擔,但如果是北京本地的公墓,則是680元/天。

                責編:趙惠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商學院第二期:品牌匯

                品牌匯

                如何理解品牌?企業為什么創立品牌?

                共筑中原夢

                共筑中原夢

                中原夢必須依靠河南一億人民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