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三措施定向寬松 二季到期流動性近8000億
逆回購最早或于4月底實施,降準則要看外匯占款等情況而選擇時點,差別化存準率有可能擴大實施范圍
在今年一季度經濟金融數據基本披露完畢后,央行表示,將通過適時加大逆回購操作力度、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央票到期釋放流動性等多種方式,穩步增加流動性供應。從央行最近的動作來看,在堅持穩健貨幣政策基調不變的同時,政策偏向于定向寬松,目的是為處于轉型期的實體經濟“輸血”。
綜合數據及各方面觀點,在央行增加流動性供應的措施里,我們判斷,逆回購(或定向逆回購)最早將于4月底成行,降準則要看外匯占款等情況而選擇時點,差別化存準率試點范圍也有可能擴大,至于降息,當前看來似無此必要。
逆回購是應急措施
最早或于4月底啟用
“通過適時加大逆回購操作力度”被央行列在了“穩步增加流動性供應”具體措施的第一位。其實,逆回購在今年初就成為央行增加流動性供應中“小試牛刀”。
今年1月6日,央行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室發布公告,為促進春節前銀行體系流動性平穩運行,央行決定春節前暫停中央銀行票據發行,并根據實際需求開展短期逆回購操作。今年春節假期為1月22日-28日。
隨后,央行分別于1月17日和19日進行了兩起逆回購。其中,央行于1月19日以利率招標形式進行了1830億元的逆回購,中標利率升至6.05%,規模高出17日的1690元。
此外,據業界人士透露,央行分別于1月16日和18日對個別頭寸緊張的大銀行實施了定向逆回購,其中,18日(周三)規模約2000億元,16日則沒有獲得確切的數量統計。
通過連續的逆回購和定向逆回購,央行共計向市場投放資金超過4000億元,相當于降低一次0.5個百分點的存款準備金率,導致當時一度漲至8.8%高位的14天期利率大跌212個基點至6.7%,緊張的市場流動性得以緩和。
一家國有商業銀行的交易員稱,在當時資金備付、企業繳稅及假日因素的沖擊下,銀行資金面壓力很沉重。盡管央行沒有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但更加靈活地逆回購操作也為機構提供了有力地資金支持。但他強調,逆回購操作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市場的資金問題,存準率下調依然必要。隨后,央行于2月24日年內首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宏源證券(000562)何一峰認為,央行有采取逆回購的可能性,但從長期來看不得不降準。
“考慮到3月末超儲率居于高位,央行很有可能通過逆回購(包括定向逆回購)來緩解短期可能出現的流動性緊張局面。”上述交易員稱,從實體經濟的需要出發,央行有必要保持銀行間流動性的相對寬松,壓低資金利率,唯有如此才能刺激實體經濟的信貸需求,進而鞏固經濟緩中趨穩的態勢。逆回購可以幫助金融機構應對資金緊張時點,是一個應急措施,從長期看,降準仍然有必要。
分析人士認為,4月最后一周公開市場到期規模為0,考慮到財政存款的繳存高峰、月末等因素,屆時央行有可能采取逆回購的措施。
降準是長效策略
定向寬松會強化
“下一步將靈活調節銀行體系流動性。綜合考慮外匯占款流入、市場資金需求變動、短期特殊因素平滑等情況,合理采取有針對性的流動性管理操作。”央行稱。
“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央票到期釋放流動性等多種方式”是央行“穩步增加流動性供應”的另外兩條措施。央行表示,二季度到期流動性近8000億元,流動性供給將繼續維持充裕。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