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原油期貨創近兩月最大單日跌幅

                2012-09-21 09:35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周三(9月19日),紐約原油期貨價格重挫3.8美元,布倫特原油期貨跌穿50日和200日均線,引發技術性拋壓,令該期貨跌至近六周最低。有報道指出,此為沙特意欲打壓油價,且美國原油庫存在艾薩克風暴過后猛增,引發連續第三日基金結清倉位所致。數據顯示,大型對沖基金料正結清美聯儲上周宣布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以前所建立的多頭倉位。

                  對于此輪原油下跌的根本原因,有評論卻認為,只能理解為市場對QE3信心不足,大量拋售原油、銅等大宗商品所致。

                  原油走低超出預期

                  9月19日,國際原油價格再度下跌,紐約原油11月合約暴跌近4%至92.03美元/桶,創下近兩個月內的最大單日跌幅。而在美國原油庫存增幅遠遠超過預期的情況下,外界普遍懷疑,美聯儲的QE3計劃能否起到推動油價的效果。

                  事實上,在QE3推出前,市場的樂觀預期是原油價格將持續上漲,該預期還一度推高了油價,其中NYMEX原油主力合約曾一度突破99美元/桶,創近4個月內最高。然而這一趨勢卻并沒有持續太長時間,本周伊始,原油價格突然回調,讓對QE3滿懷希望的投資者大跌眼鏡。資料顯示,截至昨晚7時44分,紐約原油本周累計跌幅7.3%,布倫特原油則累計下跌8.2%。

                  對于這輪突如其來的下跌,一些分析人士認為,這表明市場對QE3的信心不足。甚至還有傳言稱,交易員操作失誤造成價格異常波動。

                  對此,BBY證券公司高級分析師MikeHarrowell表示:“QE3的推出有助于美元貶值,但是對于與美元掛鉤的原油價格來講,QE3并不足以持續推動原油價格上漲,原油市場價格最終還是由供求關系來決定。”

                  Harrowell同時指出,沙特阿拉伯近期計劃增加原油供給量是油價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因為季節性因素以及全球經濟的持續低迷,原油的需求前景不明。

                  據美國能源情報署(EIA)周三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14日,美國原油庫存大增850萬桶,遠高于市場預期的250萬桶。供過于求或對原油價格構成了持續性的壓力。

                  未來或易漲難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歷史數據發現,美聯儲每一輪QE后,原油價格都出現過下跌的情況,在第一輪QE推出后的第二周,原油價格曾出現連續5個交易日下跌的情形;第二輪QE推出一周之后,原油價格也是連續5個交易日累計下跌了8.68%。似乎每一輪量化寬松之后,原油價格都會出現一輪回調,但在下跌一小段時間后,最終都會重新開始上漲,如從2008年11月25日開始到2010年3月31日結束的QE1期間,原油價格總體上漲了51.39%,而2010年11月3日到2011年6月30日結束的QE2期間,原油價格也總體上漲了17.89%。

                  由此來看,每一輪QE最終都推高了原油等大宗商品的價格,當美元因超發貨幣貶值時,美元就不再是最好的避險工具,原油、黃金等大宗商品自然成為資金最好的去處。在全球量化寬松的大背景下,原油價格下跌的幅度或許仍將有限。

                  對此,科爾國際貿易公司的凱文科爾也認為,這只是上漲過程中的“小停頓”而已。同時他還指出,“盡管原油價格的表現與(QE3)短期內可以刺激經濟的觀點不太一致,但從長遠來看,美元的貶值無疑將推高商品的價格,尤其是能源價格。”(楊可瞻 羅慧 劉銘)

                責編:王金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商學院第二期:品牌匯

                品牌匯

                如何理解品牌?企業為什么創立品牌?

                共筑中原夢

                共筑中原夢

                中原夢必須依靠河南一億人民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