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商所近期推出白糖期權模擬交易
昨日,從“2012鄭州農產品(白糖)期貨論壇”上傳來消息,鄭商所將于近期正式開展白糖期貨期權模擬交易,這意味著離國內商品期貨期權的推出又近了一步。
據記者了解,在此之前,鄭商所已向部分期貨公司下發了《鄭州商品交易所期權交易管理辦法(草案)》和《鄭州商品交易所期權做市商管理辦法(草案)》等文件,其中,也包括白糖期貨期權合約的交易單位、報價單位、最小變動單位等設計內容。
鄭商所期權推進組組長左宏亮昨日在論壇間隙告訴期貨日報記者,目前白糖期貨期權交易系統正在測試中,一旦準備完畢,就會推出白糖期貨期權的模擬交易。初期,模擬交易將主要在鄭商所的20家期權合作會員中進行。
據介紹,鄭商所白糖期貨年成交量最高曾達6億手,目前持倉穩定在100萬手左右,在美國期貨業協會(FIA)的全球商品期貨成交量排名中經常位于前列。同時,鄭商所白糖期貨價格與國內白糖現貨市場價格走勢密切相關,比較客觀和準確地反映了現貨市場情況。這都為鄭商所下一步推出以白糖期貨為標的的期權產品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
現貨企業在進行期貨套期保值的過程中常常遇到這樣的問題:當期貨價格向好的方向發展時,利潤鎖定的效果十分明顯,而當期價出現不利變動時,則有可能失去獲得額外收益的機會。
“作為現貨企業,我們套保以后就怕它(期價)漲起來。”廣西永鑫華糖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助理林禮義表示,遇到這種情況,企業一般都會繼續“扛”一段時間。如果未來推出期權交易工具,讓企業在規避風險的同時也不失去市場機會,“企業參與衍生品市場的愿望就會更強”。
“期權上市以后,只要現貨企業告訴期貨公司自己所能夠承擔的風險是多少,利潤目標是多少,期貨公司就可以根據客戶不同的風險成本偏好,設計出適合企業的保值計劃,達到"下有底、上有頂"的保值效果。”左宏亮說。
從國際市場看,期權市場發展潛力巨大。數據顯示,2011年全球期權交易量為120億手,略少于期貨的129億手交易量。而且,衍生品市場的發展并不受全球經濟波動和周期的影響,是一種持續的發展。
“期權的推出是金融市場價格發現功能進一步完善的重要標志。”ICE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黃杰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期權市場可以配合期貨市場共同為實體經濟服務。ICE的期權品種已有幾十年發展歷史,以原糖期權為例,雖然經歷了2008年“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和近兩年的歐債危機,但原糖期權從未發生過任何金融風險,而且還幫助北美、南美、歐洲及亞洲地區的原糖產業鏈企業客戶實現了套期保值。
黃杰夫認為,一個市場要推出期權交易,一方面需要該市場上機構投資者自身的參與能力和風控素質達到一定水平,形成高質量、由機構引導的市場流動性,另一方面要有完善的IT技術。鄭商所在20多年的發展歷史中,已經培養了一批較為成熟的機構參與者,初步具備了推出期權交易的條件。
黃杰夫介紹說,在IT技術方面,目前世界各大商品期貨交易所的期權產品均未實現百分之百的電子化交易。不過,今年10月中旬,ICE的期權產品將首開全面電子化交易的先河。“我們會把所有期權場內交易池關閉,在技術上已經作了全面部署。”黃杰夫說,為此,ICE剛剛宣布收購了一家名為WHEN TECH的專業期權軟件商,以謀求電子化期權交易技術的進一步完善。而中國期貨市場一開始就沒有經歷人工“交易池”的階段,如何在現有的技術基礎上進一步提升電子交易系統,以滿足期權這類相對復雜的金融產品交易、清算的要求,是國內交易所今后需要努力的一個方向。
“在國外,期權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風險規避手段。所以,我希望在國內市場尤其在是在白糖品種上,盡快推出期權產品。”中糧集團糖業部總經理吳震表示,相信白糖期貨期權推出以后,對白糖產業鏈各個環節都會有非常大的幫助。(梁楠)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