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豆供應趨緊 國內豆粕再現“雙主力”

                2012-07-20 09:40    來源:上海證券報

                  郭晨凱 制圖

                  ⊙記者 黃穎

                  本月末,美豆將進入關鍵生長期,而干旱天氣炒作也進入白熱化階段。國內豆類跟隨外盤強勁上揚,基本面偏強的豆粕繼續受到資金青睞,再現“雙主力”格局。專家稱,目前,天氣炒作并未“消停”,美豆大幅減產預期增強,美豆有望維持上漲走勢,而國內豆類也將繼續跟漲。

                  國內豆粕再現“雙主力”格局

                  近日,美豆期價連續大漲,創下四年新高,主力合約價格已突破1600美分并逼近2008年7月初歷史高點。而美豆粕期價周二晚則有史以來首次突破500美元關口,創下歷史新高。

                  國內豆類亦震蕩上漲,其中基本面偏強的豆粕繼續受到資金青睞。資金連貫大舉增倉,拉升豆粕價格,豆粕期價持續領漲國內豆類市場。昨日,連豆粕大漲1.99%,連豆上漲0.63%。

                  上海中期分析師朱罡表示,由于受美國干旱天氣的持續影響,目前美豆的生長狀況進一步惡化,導致了近一個月以來,芝加哥豆類市場的瘋狂上漲。

                  而與CBOT美豆市場聯動性較強的是大商所的連豆粕合約,連豆粕市場自6月初起,開始了一波罕見的上漲,主力1301合約起始價位在3100元/噸附近,目前最新價格上升至3945元/噸附近,漲幅已超過800元/噸。

                  業內人士稱,美豆隔夜場內交易期價大幅走高,證明美國本土市場對于美豆單產下降的預期進一步確認,市場多頭信心堅定。因此,連豆粕昨日大幅高開,但不得不承認,國內豆粕合約上空單的實力依舊強勁,以致多空雙方昨日移戰1305合約,1305合約持倉大增逾26萬手,且成交量超過1301合約的成交量,豆粕品種再現“雙主力”格局。

                  目前,豆粕1301與1305兩合約交替上漲,特別是近月主力1301合約尾盤的強勢拉升,驗證了豆粕合約的強勢格局將繼續保持。

                  全球大豆供應趨緊

                  從基本面來看,美國中西部產區遭遇50年來最嚴重旱情是激發此波美盤大豆價格大漲的主導因素。在去年南美大豆大幅減產導致全球大豆供應趨緊后,市場對今年美豆供應依賴性增強。但美國主產區天氣惡劣引發美豆畝產產量大幅下降擔憂,全球12/13年度大豆供應進一步緊張的擔憂不斷加大。

                  上周二USDA7月供需報告大幅下調美豆玉米畝產后,本周一美國農業部周作物生長報告連續第五周下調美豆優良率,目前優良率降至34%,遠低于去年同期的64%,創歷史同期最低水平。而天氣方面,雖然周初產區出現降雨,但雨量較小難以緩解旱情,同時預測周五至周末產區仍炎熱高溫,美豆生長情況可能會繼續惡化。市場對美豆產量預測開始不斷下調。

                  國外分析機構整體預期美豆畝產將降至40蒲/英畝以下,預測范圍在35-38蒲式耳。產量下降將造成美豆供應進一步趨緊,12/13年度大豆庫存可能會降至1億蒲的歷史低位水平。

                  光大期貨分析師趙燕表示,“在天氣炒作進入白熱化階段及美豆大幅減產預期增強的刺激下,美豆有望維持上漲走勢,而國內豆類也將跟漲。”

                  與此同時,隨著國內飼料旺季來臨,三季度國內終端需求逐漸啟動也提供基本面支持。6月份以來,部分以豬料為主的飼料企業銷售明顯增長,而現階段水產也處于消費相對高峰期,多數飼料企業預計7月份飼料銷售穩定或略會有增長。近日價格上漲過程中,終端企業補貨量增加,這也促使油廠近期豆粕出貨速度加快,豆粕庫存壓力減輕。

                  趙燕認為,在天氣炒作下,美豆將保持震蕩上漲,仍會對國內豆類期價提供支持,基本面仍將支持豆類中長期看漲。(黃穎)

                責編:王金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商學院第二期:品牌匯

                品牌匯

                如何理解品牌?企業為什么創立品牌?

                共筑中原夢

                共筑中原夢

                中原夢必須依靠河南一億人民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