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基金聯手涉足養老金 挑戰標準化
由海富通基金公司與昆侖信托聯合發行的“海富通昆侖信托型養老金產品”,于5月23日首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下稱人社部)批復。
表面看,作為首只養老金標準化產品,這不僅開創了企業年金通過養老金產品渠道投資國家級重點基礎設施項目的先例,而且首創了信托公司與公募基金公司聯合設計發行標準化金融產品的全新業務模式。
但實際上,這款產品僅簡單借助了信托公司的通道,在操作模式上沒有太大創新。
開創標準化模式
據悉,“海富通昆侖信托型養老金產品”定位為信托產品型養老金產品,具有中低風險收益特征,存續期20年,主要投資昆侖信托發行的中石油管道項目單一信托。
與以往不同的是,產品改變了過去企業年金由企業招標,投資管理人競標,再將企業年金基金委托給投資管理人管理運作的模式,而是由海富通基金公司作為企業年金基金投資管理人來發行,面向中石油企業年金基金定向銷售的標準化產品,并結合了單一信托計劃的模式。
在“24號文”發布前,企業年金并沒有一個標準化的金融產品。
今年4月2日,人社部下發“關于企業年金養老金產品有關問題的通知”(又稱“24號文”),規定企業養老金產品是由企業年金基金投資管理人發行的、面向企業年金基金定向銷售的企業年金基金標準投資組合。
這為改變企業年金的委托模式開了一扇窗,基金公司或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等具備賬戶管理人資格的企業,可以設計標準化產品,向單個或多個企業發起投資組合。
“畢竟是第一只標準化信托養老金產品,對參與各方都是全新挑戰,預計未來將會有更多類型豐富的養老金產品以這種形式出現,更具有運營效率。”上海一位基金業人士向《投資者報》記者表示。
投資范圍擴大
監管層允許發起企業年金的“養老金產品”,將對行業格局產生深刻影響。
所謂企業年金,是指在政府強制實施的公共養老金之外,企業為職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補充性養老金制度,其被稱為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體系(由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和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三個部分組成)的“第二支柱”,在國內,通常一些經濟效益較好的企業選擇為職工建立企業年金,中央所屬大型企業企業年金方案,應當報送人社部。
根據《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辦法》,企業年金的投資范圍包括銀行存款、國債、中央銀行票據、債券回購、萬能保險產品、投資連結保險產品、證券投資基金、股票,以及信用等級在投資級以上的金融債、企業(公司)債、可轉換債(含分離交易可轉換債)、短期融資券和中期票據等金融產品。
而4月2日,人社部發布《關于擴大企業年金基金投資范圍的通知》,企業年金的投資范圍增加商業銀行理財產品、信托產品、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劃、特定資產管理計劃、股指期貨。
上述基金人士表示,首要影響是把市場上的養老金投資分為六大類:股票型、混合型、固定收益型、貨幣型,固定收益類型的養老金產品(包括運用信托、債券計劃、特定資產管理等),以及商業銀行理財類產品。歸類對整個行業來說,節約了不少成本。
“其次有利于重塑基金行業,迫使一些公司專注一類或幾類業務,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而委托企業則有了更多選擇,挑好企業、好產品。”
企業年金有待開發
人社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建立企業年金的企業已達5.47萬家,參加職工1847萬人,積累基金4821億元,基金規模年均增長30%以上;2012年企業年金基金新增規模首次突破千億元,當年加權平均收益率5.68%。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