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國五標送審稿通過 欲仿京降標號引爭議
然而,標號降低方案備受爭議。參與國五標準制定工作的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車用燃料排放實驗室主任岳欣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解釋稱,辛烷值與汽油壓縮比相關,辛烷值越低,汽車的燃油效率越低。一位與會汽車行業專家提醒,未來一旦使用低標號的汽油,會自動檢測到發動機出現爆震傾向,從而導致油耗增加和排放惡化。
安全問題也受到關注。天津大學內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相關專家表示,如果用93號的汽車加90號汽油,抗爆性會下降,在少數特殊工況下,比如滿載并在高速公路飆車,可能會有爆震。上述汽車專家也表示,如果不用汽車廠商推薦的標號(比如97號的汽車推薦使用97號汽油),4S店是不負責保修的。
煉油企業則表達了自己的難處。一位與會的石化行業人士表示,我國煉油企業加工的原油越來越依賴進口原油,原料越來越劣質化、重質化。又因為我國煉油企業不僅要為汽車提供燃料,還必須為廣大家庭提供民用液化氣,生產高辛烷值調和組分的石腦油和液化氣資源明顯不足。再加上我國尚有15%的汽油由民企生產,標號更加不規范。“如果還要堅持按照國四汽油的標號生產國五汽油,到時候很容易發生合格油品市場供應不足,市場秩序混亂的狀況。”該人士警告說。
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在近日審查會上發布的研究結果顯示,若不添加含錳催化劑,對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國海油、延長集團四大石油公司2017年底執行汽油國五標準的能力進行測算,如果標號不變,97號汽油的供應比例只有15.7%,中國石化將有8家左右的企業生產不出97號汽油。
供油能力不足只是一個方面,背后還有利益之爭。上述專家援引殼牌研究公司的分析結論,如果把汽油標號從92號提高到96號,那么汽車每消耗100噸汽油可以節省原油約2噸,但每節約1噸原油,煉油工業大約需要投資375美元。
一位與會的石化行業代表首度披露了成本數據:如果因此對生產過程進行大調整,按照全國1億噸的催化煉化能力,就會少產出500萬至600萬噸的油品。要補回來這些油品,需要建設一個800萬至1000萬噸的煉廠,相當于全國煉油能力的2%,也就是增加了2%的能源需求量。
出路 捋順價格 優質優價
“大家爭了那么多,最核心的問題還是價格問題。”付偉一語道破。
早在今年初,國務院常務會議就指出,按照合理補償成本、優質優價和污染者付費的原則合理確定成品油價格。去年底實施的《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也提出,對生產符合下一階段標準車用燃油的企業,在消費稅政策上予以優惠。
但付偉說,有關部門一直將汽油定位為奢侈品,1升汽油的價格中,有三分之一是被征稅征走了,我國煉油工業稅負一直較重,“兩個煉油公司加起來,每年都是賠錢的”。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則認為,“兩桶油”是壟斷性國有企業,要借助幾個手段來倒逼它們承擔其應該承擔的環保責任:一是立法和執法;二是經濟政策,比如將它們的環保表現與它們享有的財政補貼、稅收優惠、信貸扶持、投資核準掛鉤;三是企業社會責任,不能以企業利潤最大化、環保成本最小化為出發點去參與標準制定。
有專家擔憂,如果靠財政補貼將優質油品維持在較低價格,容易導致國家拿全民的稅收去補貼“有車一族”,制造新的不公。
李佐軍表示,這只是一種次優的解決方案,最優的解決方案是:善用市場機制,實現油品“優質優價”,通過價格手段調節油廠供給和車主需求,讓車主自己選擇使用優質油或一般油。
一位與會專家建議,97號等高標號未來如何供應,可以用市場機制而不是行政命令去調節。比如高標號的汽油價格高,如果車主想更好保障車子性能,就多花些錢買油,這樣的話,煉油企業也愿意多花錢去改裝設備、改進技術。
“大家都面臨一個選擇,究竟是要GDP、產值,還是要干凈空氣、健康身體。全社會每個主體都要為空氣質量改善付出代價,各方都要做到責、權、利對等。”李佐軍說。(梁嘉琳 楊毅沉 倪元錦)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