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只基金業績超20% 大勝券商資管和私募
這是一個投資的壞年景,卻成為公募基金們追逐利潤的好時代。截至昨天收盤,今年以來最牛基金的業績已連續多日沖破50%大關。而今年收益達到40%、30%的基金比比皆是,多達166只基金業績增長超過20%。但事實上,滬深兩市股指今年以來的累計漲幅僅為2.42%和3.16%。賺錢的基金們,早已將指數遠遠甩在后面。
20%業績竟算稀松平常
“記得去年年終盤點時,15%的投資回報在業內就算是高收益了。今年才過去了不到5個月,20%的業績在開放式基金中竟已算稀松平常。”昨天,一位基金行業分析師對北京晨報記者表示,他手上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上周末,全部1259只開放式基金(不包含QDII和貨幣基金,ETF及其聯接基金分開計算)中,已有166只基金的投資收益達到20%以上。
在所有的基金中,2007年那輪大牛市中風光無限的上投摩根基金,今年再次迎來好年景。截至5月24日,上投摩根新興動力成為所有基金中當仁不讓的“領頭羊”,今年收益已超50%;而上投摩根雙核平衡混合基金,憑借31.23%的收益在同類91只標準混合型基金“穩占鰲頭”。與此同時,上投摩根內需動力、上投摩根核心優選、上投摩根大盤藍籌業績均超30%。此外,上投旗下還有三只產品收益輕松超20%。“一共有12只股基,8只業績超20%,上投今年又紅了。”上述基金分析師表示。
主題基金業績飆升
今年愈演愈烈的結構化行情令一批主題基金業績飆升。盡管滬深股市反復震蕩,表現平平,但創業板、環保、文化傳媒、TMT等行業競相涌現牛股,不少重倉成長性行業的基金,凈值接連上漲。
數據顯示,截至本周二,除去上投摩根新興產業,還有融通創業板指數增強、華寶興業新興產業、匯豐晉信低碳先鋒等11只主、被動型基金的投資回報躍升至40%以上。此外,長盛電子信息、國聯安雙力中小板綜指分級(B級)、招商深證TMT50ETF聯接等多只基金,分別以39.16%、39.68%、39.78%的投資收益率緊隨其后。
私募業績極大分化
公募基金如此出色的業績,也使得其今年賺錢能力遠勝券商資管和私募。天相投顧統計顯示,截至5月24日,511只主動型偏股基金今年以來平均回報達14.57%,而同期290只偏股型券商集合產品平均收益率為6.57%。此外,券商集合理財產品中表現最好的“中山金磚1號”,今年以來收益率為31.06%,這樣的業績在公募基金中竟排不進前30名。
不過,私募陣營中仍云集著眾多“強者”。Wind統計顯示,截至5月17日,已有19只私募今年收益率超過40%,表現最好的結構化產品君和豐華收益率達73.83%。但私募的業績呈現極大分化,281只私募今年以來出現虧損。1758只陽光私募今年以來平均收益率為7.95%,雖超過券商集合理財,卻遠低于公募基金。
■相關新聞
IPO重啟或在七八月份
IPO停擺已達6個多月,如今市場普遍預計,IPO重啟或在今年的七八月份。
“按監管層有關部署,在完成IPO財務核查之后,將擇機重啟IPO。”業內人士計算,將在6月末最終完成IPO財務核查整個過程。于是,七八月份便成為市場普遍預期的IPO重啟時間。
不過,也有投行表示,按照有關規定,在6月30日后進行發審和發行的擬IPO公司,都必須要補充當年的半年報。而半年報的制作周期一般要有一兩個月,因此,IPO在8月中下旬重啟是比較合理的時間。
此外,還有消息稱,此次IPO重啟后,創業板有望迎來批量發行。目前,創業板上市公司共為355家。而截至5月23日,證監會數據顯示,除去26家尚未遞交財務核查報告的企業,創業板排隊待審公司共約220家。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