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基金返現金現象頻現 處營銷灰色地帶

                2013-03-21 10:37    來源:投資快報

                  “買基金返現金”的現象在基金銷售過程中經常出現,而不斷攀升的返點比例也是羊毛出自羊身上,也幾乎榨干了新基金,第一年的管理費所剩無幾。業內人士指出,基金返現屬于基金法規定的灰色地帶,投資者選擇基金時,不可貪小失大。

                  未買基金先拿“分紅”?

                  “買基金返現金”的現象今年又重出江湖。

                  記者了解到,目前正在發售的一只指數型基金,投資者通過某券商渠道申購,每申購5萬元可以獲得1400元現金的返點。而這家機構發售的另一只基金,投資者申購不論金額大小都會獲得千分之一的返點。

                  有基金銷售人員告訴記者說,“‘買基金返現金’并不代表這只基金不好或者基金公司的營銷能力不行,只是公司有這樣的銷售規定。”不僅銷售小基金公司的產品會給投資者“返現金”,大基金公司的產品同樣如此。去年就出現過多只基金銷售時推出這種“優惠”活動,其中包括了指數型基金、貨幣基金等多種類型的基金。

                  行走于灰色邊緣

                  不過,基金研究人士則指出,如此營銷手法在當前的監管法下仍屬于灰色地帶。《基金銷售管理辦法》規定,在基金銷售過程中不得采取抽獎、回扣或送實物、基金份額等“促銷”方式,所以實際基金銷售中的返點也變換了形式。

                  而一位基金銷售人員告訴記者,“我們把這些返點理解成銷售機構給銷售人員的獎勵,而我們再轉給投資者。”以目前正在發售的基金為例,按照5萬元返回現金1400元的比例,扣除申購費等仍有盈余。另外一位業內人士也表示,如果申購的額度大,返點的力度會更大。

                  不過,返點的錢是從哪里來的?一位基金分析師說:“當然最后出錢的還是基金公司。”一位基金分析師告訴證券時報記者:“由于返點比例的提高,有的基金公司新成立的基金第一年就相當于白干,管理費所剩無幾。”

                  投資者切勿因小失大

                  申購基金拿回現金,這樣的大禮,讓一些投資者表示“喜聞樂見”。然而,基金研究人士指出,投資者購買基金時,仍需從基金的基本面出發理性篩選,假如因為返現而倉促買入,忽略了基金盈利能力的考察,這樣就未免因小失大了。

                責編:趙惠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商學院第二期:品牌匯

                品牌匯

                如何理解品牌?企業為什么創立品牌?

                共筑中原夢

                共筑中原夢

                中原夢必須依靠河南一億人民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