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報披露進入密集期 基金左手排雷右手淘金
本周股指高位震蕩,藍籌股相對強勢,但中小盤股屢現大跌。隨著年報披露逐步進入密集期,業績“地雷股”也頻頻現身。業內人士表示,年報“地雷”存在兩種可能:一種是業績低于預期的個股遭遇資金殺跌,另一種則是業績不錯但由于潛伏資金已經提前進行布局,反而趁公布年報之時大肆出貨。
顯然,公募基金作為專業投資者,除了甄別上市公司資質的淘金機會,也需提前排除年報“地雷”。有基金經理表示,業績高增長是年報行情投資主線之一,但如何辨識企業是否真正的高增長是判斷年報行情先決條件之一,避免踩中業績“地雷”。
中小盤股“地雷”多
近期股指仍維持沖高態勢,但也有不少個股“逆市暴跌”,年報業績低于預期,或是資金借助年報披露窗口出貨,是造成股價波動的重要原因。如2月7日開盤即領跌的和邦股份,當日公告凈利潤同比下滑19.54%,對股價有較大影響。同樣年報業績下滑的新大新材也出現了下跌。分析人士指出,2012年年報地雷集中于中小、創業板個股,個人投資者應謹慎對待。
安信基金基金投資部總經理陳振宇認為,年報行情須謹慎看待,對于今年的年報行情,尤其要相對謹慎看待。“今年的年報行情是在2012年12月初市場持續反彈背景下拉開帷幕的,可以說是年報行情提早開始了,我們用傳統的高資本公積金、高未分配利潤和低股本等標準篩選出的年報組合,其超額收益已與往年相當,市場對于年報行情的溢價已經有反映,因此對高分紅高送轉的年報炒作應該謹慎對待,特別是此前已有業績增長預告或高分紅預告的個股。”陳振宇分析道。
長江證券研究報告指出,業績預告整體積極“變化”,局部兩極“分化”。從已經公布業績預告較三季報環比改善,54.4%的上市公司業績向好。不同于主板與中小板,創業板“略增”上市公司占比明顯萎縮,而“預減”占比大幅上升。隨著三季度末需求逐步企穩以及價格水平的見底回升,大企業的盈利有所恢復。但競爭力相對較弱的中小企業盈利形勢仍不容樂觀。行業上,產業鏈兩端的行業向好程度提升明顯,包括上游采掘、公用事業以及部分下游消費行業。
排雷重在甄別“增長”
近年來,基金踩中業績地雷的情況多有出現,特別是業績造假的“偽成長”上市公司讓基金蒙受了較大損失。如何甄別上市公司業績增長的真實性與持續性,成為基金經理年報淘金的重中之重。業內人士指出,上市公司年報總體低于預期的可能性仍然不小,投資者對A股非系統性風險的關注度亦須有提升。
有基金經理表示,一般對重倉的上市公司會進行緊密跟蹤與調研,對于年報業績基本上有所預期,所以“踩雷”的幾率并不大。當然,如果年報中一些核心指標發生變化,對上市公司未來發展可能產生重大影響,基金就會對持股進行相應的調整。
陳振宇表示,上市公司年報信息量豐富而繁冗,如何辨識企業是否是真正的高增長應該是高增長年報行情先決條件之一,以避免踩中業績地雷。“首先,分析業績變化的具體原因,主要是來自于主營業務收入增長、毛利率、費用控制的改善,還是政府補貼、非經常性投資收益等,深究一些異常財務指標例如存貨占營業收入、應收賬款占營業收入等比例劇烈波動產生深層次原因和未來的趨勢;其次,關注公司管理層的態度,從研讀董事會報告了解公司管理層對過去一年經營業績認同程度的信息,特別是在應對行業和公司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機遇和風險管理層所采取的對策和措施,分析其未來可能的前景;再次,注重第三方意見,特別是會計師事務所的審核意見,盡量規避財務數據的主觀粉飾造假;此外,還應該關注管理層人員變動和股東變動,特別是流動股東中機構投資者的變動情況,尋找市場對于公司投資價值的更多信息。”陳振宇說。(記者 鄭洞宇)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