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撤單潮背后:91家創投中槍
首次公開上市(IPO)企業財務大檢查,讓主要靠做上市前項目(Pre-IPO)的創投機構(VC/PE)有些窘迫。
證監會最新數據統計顯示,截至4月3日,今年以來撤銷IPO申請企業為166家(不包括2012年末撤銷申請的遵義鈦業)。而據清科研究中心昨日發布的統計結果顯示,這166家企業中,有VC/PE機構支持的企業為63家,占比38%,涉及VC/PE機構共計91家。
從清科發布的這份統計表來看,近年來投資案例多的VC/PE機構頻頻“中槍”。同時,不管是實力雄厚的大機構,還是以風格穩健著稱的老機構,抑或是專注而精準的外資機構皆未能幸免。此外,多家券商直投系PE也名列其中。
創投遭遇集體尷尬
清科研究中心昨日發布的榜單讓撤單企業背后的VC/PE機構浮出水面:在撤銷IPO申請的166家企業中,有63家企業共計獲得了91家VC/PE機構的支持。
具體看來,近年來非常活躍的九鼎投資和中科招商被投項目撤單數量不出意外地排在了前兩位:九鼎投資有6家被投企業撤回了IPO申請,包括湘北威爾曼制藥、領亞電子科技、海南中化聯合制藥、裕華光伏新材料、聯嘉祥科技和凱天環保科技;中科招商投資的賽瓦特動力科技、豐康生物、龍煤礦業、尚風科技和瑞華建設這5家企業也撤回了申請。
同時,盛橋資本、浙商創投、深創投、國信弘盛分別有3個被投項目撤回申請;松禾資本、同創偉業、上創信德、秉原秉鴻、上海永宣、天堂硅谷、軟銀中國、平安財智、長江資本、海達投資各有2單被投項目撤回申請;其余75家機構僅各有1單被投項目撤回。這其中既有紅杉資本中國基金、IDG資本等知名外資機構的身影,也有招商局科技集團、中國高新投資集團公司這類央企背景的機構。
與此對應,亦有不少一家公司背后牽涉多家VC/PE機構的情況。
證券時報記者根據公開數據統計發現,兩度闖關IPO均以失敗告終的上海中技樁業股份有限公司曾經得到了至少7家VC/PE機構的支持,包括建銀國際財富管理(天津)有限公司、北京首創創投、復星創富、海富產業投資基金、北京鑫融恒基投資中心、通聯資本、杭州士蘭創投。
此外,首次沖刺創業板IPO失敗的深圳市海云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背后,也有多家知名VC/PE機構,包括盛橋投資、同創偉業、招商局科技、深圳高新投、明石投資、鼎泓乘方投資。
大機構影響不大
短期來看,IPO這條通道暫時被堵,如何全身而退自然就是VC/PE們最操心的事情。
“比較著急的機構,可能會考慮使用上市公司收購,大股東回購這些方式;不著急的機構,可能會再申報一次。”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師張琦說。
所謂“著急”,即來自于基金存續期年限即將到期的壓力。特別是一大批在2008年前后成立的期限較短的PE基金,目前就面臨著基金到期贖回的問題。
君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創始合伙人、董事長廖梓君告訴記者,在時間和公司自身條件允許的情況下,VC/PE機構當然是希望在公司IPO之后退出;但如果面臨著投資人和基金存續期的壓力,也只能采取其他方式退出。因為負責任的基金管理人,通常都會在基金到期之前的1~2年開始考慮基金的流動性問題。
對于IPO之外的退出方式,廖梓君認為,對于已經瞄準IPO的創投機構而言,接下來謀求并購方式退出是“可遇不可求”的事件。他解釋說,這是因為一方面,VC/PE機構通常不具備公司控股權,另一方面,瞄準IPO的公司通常沒有被并購的意愿;而在IPO這條融資渠道受阻的背景下,大股東能夠具備回購VC/PE機構股份的實力,也依然存疑。
在榜單上頗為顯眼的九鼎投資是近年來國內最為活躍的PE機構之一,雖然有6家被投企業撤回了IPO申請,但也顯得不那么“著急”。昨日,九鼎投資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九鼎的基金存續期都在7年以上,對于撤單的企業,基本不存在基金存續期壓力的問題。如果企業還具備上市條件,肯定首選IPO退出。
“企業具備長期投資價值,這是我們最看重的。我們一直都強調長期投資價值,不是看重短期波動。”該負責人稱,IPO只是多種退出方式之一,所投資企業不可能全部通過IPO退出。企業如果具備長期投資價值,短期內是否IPO不是那么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九鼎投資的企業中有6家撤回了IPO申請,但其仍有22家企業在排隊等候上市,這也與九鼎廣撒網的投資風格保持了一致。深創投和達晨創投仍在排隊上市的被投項目數量則分別為15家和16家。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