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稱節后現IPO撤檔潮 企業再報或享綠色通道

                2013-01-31 10:42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實際上,到目前為止,還未有單純因為上述《管理辦法》中所述的“業績變臉”而被實施處罰的,而卻有數家企業則或已經獲得“業績免責”。

                  “業績的下滑主要還是來自于整體經濟大環境和行業整體趨勢的影響,在此前提之下,如果做到了信息披露的完備包括充分的風險提示,則保代將免予責罰。”早在2012年11月末,在2012年第四次保代培訓會議的現場,證監會的有關負責人士便如此定調直言。

                  “目前對于監管層而言,無論對于已上市公司的業績審核,還是對于擬上市公司的業績核查,信披問題才是最核心的問題。”上述知情人士透露,而上述目前被問責的數家企業,幾乎無一例外皆因為“刻意隱瞞信息披露”或“信披不實”而被遭到處罰,“這些企業大部分在上市時,其將造成業績大幅下滑的信息就已經較為明顯,但被企業刻意對監管層和投資者隱瞞。這才是這些企業被問責的根本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此次處罰主要偏重于“信披”問題,但就日前的監管層口徑而言,對于“信披”問題的嚴控也在進一步從嚴。

                  最為明顯的案例便是日前某被公布受到類似處罰的上市公司,據記者了解,其曾一度被劃為“免責”名單之中。

                  且在監管層的內部溝通會議中,還曾把該企業作為雖然業績下滑,但由于信批完備,風險警示充分而被免責的典范,表示將不會對其進行追責。但在近期公布的一批處罰名單中,該企業及其保代榜上有名。

                  主動撤資料企業 再申請可走“綠色通道”

                  “不得不承認,近期公布的一批因‘信披’問題而被處罰的案例讓我們更感覺到誠惶誠恐,責任重大。”1月30日,一位滬上券商保薦人向記者坦言,自1月初,2012年擬IPO企業財務核查拉開帷幕以來,其認為在精神上承擔的壓力或遠勝于身體之上,“核查的工作量當然是非常巨大的,而監管層用近期的這批處罰案例也無時無刻在向我們暗示一旦對‘信披’問題稍有疏忽,則后果將是非常嚴重的。項目的往往事無巨細,生怕某個環節出問題。”

                  而除了業績下滑明顯重新核查后或難符合申請上市的企業外,對于部分有“粉飾”包裝意圖蒙混過關的項目,則中介保薦機構都在積極與公司方面溝通,希望企業能主動申請撤銷材料。

                  “雖然目前主動撤材料的企業并不多,但在春節之后,相信會有一批撤檔潮。”北京一家券商機構的負責人士告訴記者,目前準備撤材料的大多數是已經明顯不符合上市條件的企業,而隨著核查的深入推進,更多擬IPO企業的問題便會被挖掘發現,這一時間則大概在2013年的年報遞交期間,即3月初到4月末。

                  據記者了解,雖然證監會方面表示原則上不會強行要求擬IPO公司撤銷材料,但其將采用“鼓勵”的方式,并對其予以適當的“獎勵”,變相促使企業撤銷申請。

                  “如果企業在此次審查中,覺得可能難以上市的,如果主動撤銷材料,在其再次申請IPO時,將給其在排隊通道上給與‘綠色通道’待遇,將大幅縮短其再次排隊的待審時間。”上述接近于監管層的知情人士表示。

                  (許言若)

                責編:張開放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商學院第二期:品牌匯

                品牌匯

                如何理解品牌?企業為什么創立品牌?

                共筑中原夢

                共筑中原夢

                中原夢必須依靠河南一億人民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