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維回歸家族式管理 現代企業制度名存實亡

                2013-07-05 10:58    來源:中國經濟網

                  在沉寂了數年后黃宏生再次進入媒體的視線。去年8月,黃宏生以集團顧問身份高調回歸創維。去年年底,公司董事會執行主席張學斌離職,改由黃宏生妻子林衛平接任。這一系列的人士變動,給外界帶來了諸多遐想。

                  “曲線”回歸 創維再進“黃宏生時代”

                  1988年,32歲的黃宏生以3萬元的資金在香港建立創維,2000年,創維數碼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主板上市。

                  2004年11月,黃宏生遭遇人生最大轉折,黃宏生和弟弟一起被香港廉政公署拘捕,2006年7月,香港區域法院以串謀盜竊及詐騙等四項罪名宣判黃宏生6年監禁。黃宏生被拘后,時任創維集團總裁張學斌帶領創維集團走出困局。2007年,張學斌出任創維集團董事局主席。

                  2009年7月,黃宏生被保釋出獄。2012年8 月9 日,創維數碼發布公告“黃宏生先生被聘用為集團顧問,為期一年”。值得關注的是,與黃宏生同時被聘用的還有其胞弟黃培升,創維聘用黃培升為彩電事業本部制造部副總經理,獲聘三年,協助總經理管理該部門下屬的采購部。兩兄弟的回歸,不禁令人猜想,創維又將進入“黃宏生時代”。

                  根據香港上市條例,上市公司董事不能有犯罪記錄,所以復出的黃宏生無法擔任集團董事,但以顧問形式回歸,是企業常用之道。雖然是出任顧問,但誰都無法低估黃宏生對創維的影響力。

                  目前,黃宏生的妻子林衛平已接任公司董事會執行主席。有分析稱,這意味著創維重歸黃宏生掌控。

                  張學斌辭職早有伏筆 “黃氏收權”或是“雙刃劍”

                  隨著創始人黃宏生的回歸,創維的經營思路有所調整。激進的融資策略不可避免的與保守派發生碰撞。其結果就是公司董事會主席張學斌的離去。 去年年底,創維發布公告稱,張學斌辭任該公司董事會執行主席及執行董事,由公司執行董事林衛平接任董事會主席。該人事更迭將于2013年4月1日生效。

                  其實,張學斌離職實在意料之中的。援引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的觀點稱,張學斌的離職在去年2月份創維人事調整時就已經埋下伏筆。2012年2月15日,創維數碼發布公告稱,原公司執行董事張學斌由執行主席和行政總裁職務調任為執行主席,執行董事楊東文由原來的深圳創維-RGB電子有限公司總裁調任為創維數碼行政總裁。

                  自此以后,張學斌幾乎從公眾面前消失,從媒體報道來看,這期間只有一次公開露面。此外,在今年12月3日、4日,張學斌曾連續兩天分別減持創維數碼232萬股和200萬股,共套現1774.4萬港元,持股比例從0.39%降至0.24%。

                  對于張學斌辭職,家電行業觀察員梁振鵬的分析稱,張學斌辭職原因或為托辭。去年8月,黃宏生被聘為創維集團顧問,曲線參與創維重大決策,張的權限必將受限。

                  林衛平擔任董事會執行主席后,創維的“黃氏色彩”料更濃,這對創維并非好事。對于此番黃氏家族的重新“收權”,有業內人士解讀為,黃宏生的回歸對于創維也許是一把雙刃劍。

                  創維大手筆融資背后的市場風險

                  自去年創始人黃宏生家族回歸后,創維集團一改職業經理人時期的保守作風,提出“2015年銷售收入達到500億元、2020年達1000億元”的宏大目標。若分拆上市順利完成,創維將首度實現在港、深兩市同時擁有三家上市公司的布局。

                  其中,創維數字借殼華潤錦華已經進入實際操作階段。由于機頂盒業務利潤較高,因此創維數字歷史財務指標甚好。公司2011年、2012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分別有26278萬、29346萬。

                責編:趙惠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電商風云2013

                電商風云2013

                2013風起再起,電商企業如何脫穎而出。

                投資者如何看球?

                投資者如何看球?

                中國足球有望獲得國家層面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