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面的“6月之殤”——銀行間錢荒紀實
2013年6月的銀行間貨幣市場注定要被銘記,流動性極度干涸,焦頭爛額的資金交易員們疲于奔命,央行卻始終袖手旁觀,“沒有最高,只有更高”的回購利率成了大部分交易員的夢魘。
“這些天的工作簡直就是煎熬,大家都在掰著手指數(shù)日子,6月終于只剩下6個工作日了。”這是北京一家銀行某資金交易員的抱怨。
自6月初開始,銀行間市場資金面持續(xù)收緊,回購利率屢創(chuàng)新高,該現(xiàn)象在本周四達到高潮,隔夜回購利率最高達到30%,7天回購利率也一度沖上28%,均為前所未有的高位。
“晚上躺在床上,忽然想到一覺睡醒今天借的隔夜就到期了,就怎么也睡不著了。”華東一銀行交易員如是說。
北京另一銀行交易員表示,自6月以來,每天早上睜眼第一件事就是打電話借錢,“早起的鳥兒有蟲吃,(資金)價格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是首要的考慮對象了,肯加點借給你的就是親人。”
“央媽不懂愛”
在銀行間“錢荒”愈演愈烈的時候,中國央行的舉動卻讓市場人士大跌眼鏡,自四月以來,央行在公開市場持續(xù)以“正回購+央票”的組合回收流動性,即便到了6月資金最緊的時候,央行也沒有進行過一次逆回購操作。
在新浪微博上,一條“央媽不懂愛”的抱怨被轉(zhuǎn)發(fā)了上千條,交易員們對于央行始終作壁上觀的舉動表示非常不理解。
“隔夜和7天波動在兩位數(shù)的當量,資金交易員如墮地獄,而我們的央媽,居然還在發(fā)央票。”上海一銀行交易員說。
而華南某基金交易員的表述則更為直接,“SLO成了擺設,放錢像割肉一樣難,這到底是央媽還是后媽?”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央行一直使用央票和正回購回收資金,但操作量較小,加上6月到期資金量較大,因此6月以來公開市場維持了凈投放的格局,截至本周,6月公開市場共投放資金2750億元。
債券交易員的主要任務:平倉
回購利率居高不下,加點亦未必能借到錢,多數(shù)機構選擇了拋債以補充流動性,因此近期的銀行間債市,交易員的主要任務就是平倉。
“幾乎所有的機構都在平倉,最近拋盤特別多,尤其是短端。”華南某大行上海分行一位債券交易員對大智慧說,“一是借不到錢,二是借錢成本太高,算下來還不如賣債換錢來的實在”
僅周四一天,利率債短端的收益率就上行超過30bp,信用債亦未幸免,各期限收益率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上行,中債數(shù)據(jù)顯示,周四超過三分之一(約2500只)的債券價格跌幅超過0.5元。
在緊張資金面帶動下,周五早盤銀行間債市現(xiàn)券收益率延續(xù)上行態(tài)勢。重慶某銀行債券交易員說,“上了啊,資金面這么緊,信用債上了大概6個bp,國債昨天估值都到3.7%了,有點恐怖了。”
出來混,遲早要還
資金面突如其來的收緊并非無因,年初極度寬松的流動性讓機構對資金面前景預期過于樂觀,頭寸安排失當,才導致了近期銀行間資金周轉(zhuǎn)不靈的局面出現(xiàn),從極度寬松到極度緊張,正應了那句“出來混,遲早要還”
國金證券高級債券分析師王申表示,除銀行半年末考核壓力以及監(jiān)管抽查等常規(guī)原因外,銀行資金期限嚴重錯配也是導致流動性干涸的主要推手,“年初的流動性太寬松,大家都麻痹了,短錢長用的太多,期限錯配太嚴重,其實從數(shù)量看,銀行間是不缺錢的。”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