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板”正式運行 退市制度進一步完善

                2013-01-05 09:15    來源:證券日報

                  自2013年的第一個交易日開始,上交所的風險警示板與深交所的退市整理板正式運行,這既是為退市制度設立的相關配套制度的落實,也是為了進一步完善退市制度改革所邁出的堅實的一步。

                  分析人士稱,隨著風險警示板與退市整理板的運行,退市制度的改革也進入到了實質性階段,此前的“只進不退”將轉變為“有進有出”,我國資本市場也將進一步實現其真正意義上優勝劣汰的特點。

                  根據滬深交易所2012年新修訂的退市規則顯示,在2013年1月1日前暫停上市的公司,如未能在2012年12月31日前獲準恢復上市,將被終止上市。其中,滬市公司進入風險警示板,深市公司進入退市整理板,30個交易日后正式退市。進入這兩個板塊的股票將在行情顯示、投資者適當性管理、交易安排、市場監控措施及交易信息公開等方面與其他股票進行區別。

                  證監會方面也表示,為了新舊退市制度之間的平穩銜接,兩交易所立足投資者保護和“穩中求進”的原則,專門對存量和增量暫停上市公司予以區別對待,進行新老劃斷。

                  目前,在退市新規下,首批進入深交所退市整理板的上市公司也已出爐,*ST炎黃和*ST創智進駐交易,并將于30個過渡性的交易日后終止上市。而*ST炎黃與*ST創智的退市也是自*ST聯誼在2007年退市后再次退市的ST股。

                  在風險警示板方面,據上交所相關負責人介紹,風險警示板的股票有兩類,包括“風險警示股票”和“退市整理股票”。而隨著上交所風險警示板正式運行,“風險警示股票”包括23家ST公司股票和20家*ST公司股票,暫無“退市整理股票”。從2013年1月4日開始,上述43家公司的“風險警示股票”正式進入風險警示板交易。

                  對于退市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上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改革和完善退市制度是證券市場的一項重要改革舉措,上交所在退市問題上態度堅決,將對新退市制度予以堅定不移地推進。

                  此外,深交所負責人也認為,改革和完善退市制度,有利于凈化市場環境,抑制績差股、“殼資源”炒作,理順股票價格體系,強化市場自我約束機制;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整體質量,真正發揮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有利于明確市場預期,培育理性投資理念和文化,實現資本市場不斷走向成熟,對我國證券市場是一項長期利好。

                責編:盧一寧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商學院第二期:品牌匯

                品牌匯

                如何理解品牌?企業為什么創立品牌?

                共筑中原夢

                共筑中原夢

                中原夢必須依靠河南一億人民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