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證券:非經濟因素影響加大

                2012-11-01 09:08    來源:中國證券網

                  政治周期是政策調控的主要擾動因素,同時也是市場的重要影響因素。

                  今年以來,隨著經濟的顯著放緩并不斷尋底,市場也持續低迷,其主要原因在于,市場預期政策可能調整以對沖宏觀經濟下行風險,然而現實在于政策層面對于宏觀經濟下行的忍受程度不斷增強,相應的政策調整不及市場預期。我們認為,最主要的因素可能在于政治周期,即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的地方到中央的政府換屆,尤其在十八大即將召開之際,政府大換屆對于政策的方向和力度產生重要影響。

                  縱觀歷次換屆顯示換屆完成后政策重心可能會發生變化,一批特定行業將有望受益。我們特意縱向對比了歷次換屆期間的宏觀經濟趨勢、政策變化以及相應的市場表現。可能存在的問題在于,中國的樣本量偏少,可取的樣本為92、97、02、07四次換屆,而02年的可比較意義更大一點。

                  然而不同的宏觀經濟背景及政治局勢影響,也可能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尤其是對于投資決策而言。不過,我們可以確定的是:1)換屆完成后,政策重心往往會發生一定的變化;2)換屆后政策偏向的行業往往會有相對較好的投資收益。因此,我們也對未來的政策作出了一定的推演,尤其是結構調整和制度性改革可能會對A股產生深遠的影響,并將在后續系列報告中做逐一展開。

                  從國際市場情況來看,政治風險溢價的變化對于短期市場走向起到重要作用。對市場月度收益的統計表明,發達市場在大選當月指數普遍下跌,而新興市場,特別是新興市場,在大選前一月普遍走強。我們發現,亞洲股市(除新加坡外),在換屆前3個月和6個月均有明顯正收益,平均漲幅分別達到17.56%和24.51%。

                  國內來看,黨的全國大會前后分別有一次大盤的升降波動。從以往國內股市收益來看,換屆年股市行情表現要明顯好于非換屆年和換屆以后一年。

                  從月度市場走勢和收益來看,黨的全國大會前后分別有一次大盤的升降波動,分別是大盤在會前12月上升至會前5月,然后一直下跌到大會當月。

                  從大會當月起又有一輪上升行情至會后第6個月,然后再次下調。除十七大召開時處于大牛市頂部外,其他3次都走出類似的行情。

                  從風險角度看,歷次換屆期間市場波動率都出現明顯提升。而且風險的提升先于黨的全國大會,在會期當月,市場風險水平基本回復到平均水平。

                  市場風險表現也反應投資者對后期的不確定性的預期,這一走勢說明大會前,市場認為后期人事和政策具有較大不確定性,而隨著大會的臨近和召開,不確定性將逐漸消除。

                責編:盧一寧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商學院第二期:品牌匯

                品牌匯

                如何理解品牌?企業為什么創立品牌?

                共筑中原夢

                共筑中原夢

                中原夢必須依靠河南一億人民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