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證券:深強滬弱格局宜抓小放大

                2012-07-17 09:07    來源:搜狐證券

                  上周大盤探底企穩,但滬深股指強弱分化極為顯著。上證綜指表現偏弱,在2150點附近遇支撐反彈,但是連續兩天都受阻于2200點整數關口;而深成指則顯著強于上證綜指,不僅沒有擊穿3月29日9352點低點,相反在經過上周連續三天的反彈后,表現出更強烈的反彈欲望。滬深兩大指數表現迥異,預示著以銀行、石油石化為代表的大盤藍籌股走勢仍然偏弱,由于宏觀經濟下行風險仍未釋放,滬指短期反彈空間有限。而深成指雖有獨立反彈的機會,但是受制于整個市場環境的低迷,也很難形成一波強勁的反彈行情 .

                  戴維斯雙殺仍可能重演

                  目前,經濟下行的風險仍未徹底釋放,“戴維斯雙殺”在中報公布前段仍將成為主要的做空動力。  

                  國家統計局 13日發布數據 ,據初步測算,上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為22709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8%。其中,二季度增長7.6%,最近三年來首次低于8%。二季度主要數據公布后,市場分歧巨大,樂觀的投資者認為經濟已經見底,而三季度開始經濟將逐步回升;而悲觀的投資者則認為目前仍沒有看到經濟復蘇的有效證據,在房地產調控依然不能放松的背景下,經濟復蘇前景依然黯淡。

                  從上市公司業績表現看,個股風險在中報業績公布前半段以風險釋放為主。下周兩市將有23家公司披露中報,其中3家公司預增,3家預降,預虧、預平公司各有2家。業績下滑最為嚴重的久其軟件,預計上半年凈利潤虧損5000-5500萬元,較去年同比降幅高達1966.56%。此外,南天信息、雙鷺藥業、特爾佳、順絡電子等個股上半年凈利潤亦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除雙鷺藥業、順絡電子逆勢上漲外,多數個股跌幅顯著高于指數。近期個股跌停潮頻現,甚至以羅萊家紡、美的電器為代表的消費股也都加入暴跌股行列中來,對市場信心打擊較大。投資者一邊尋找潛力股,一邊要排雷,謹慎心態仍然占據上風。

                  制度紅利難阻資金離場之勢

                  制度紅利遠水難解近渴,在當前股市資金凈流出的局面沒有得到改變之前,反彈依然阻力重重。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批準了中國證監會降低證券、期貨市場監管費收費標準的報告,從今年開始,以股票 、期貨年交易額為基數收取的市場監管費收費標準降低50%;以證券投資基金年交易額和債券年交易額為基數收取的市場監管費全部減免。上述舉措對股市而言屬于利好,但是相比于股市的投資風險而言,降低監管費利好作用極其有限。

                  另外,對于市場最為關注的新股發行問題,證監會投資者保護局稱,停發新股并不能對市場環境產生實質性的改善,下周即有八只新股發行,表明管理層依然堅持市場化的發行政策,不會因為市場下跌而有所改變。不僅如此,新三板擴容也獲得有條件通過。由于市場持續低迷,投資者多數虧損,股市吸引力持續降低,資金呈現持續凈流出的狀態。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有限責任公司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6月份A股市場大幅“失血”,截至6月29日,證券市場交易結算資金余額為6081億元,而6月1日的余額為8103億元,當月累計流出1967億元,市場的持續低迷和年中資金向銀行的回流成為主要原因。股市持續邊緣化,即便估值早已處于歷史低位,也依然得不到場外資金的認同。某種程度而言,目前股市只具備觀賞價值,價值發現還有待資金推動。

                  深強滬弱格局下宜抓小放大

                  當前深強滬弱格局的延續,表明中小市值品種存在機會,而大盤藍籌股將持續低迷。深成指走勢顯著強于上證綜指,一方面由于深成指構成中地產權重較大,以萬科為代表的地產股不斷震蕩上行,而以銀行、兩桶油權重較大的上證綜指則不斷向下創出新低。與此同時,中小板指數、創業板指數都維持橫盤走勢,表現都強于上證綜指。從更深層次的原因看,利率市場化改革導致銀行息差收窄,雖然靜態估值極低,但是預期仍較為悲觀。兩桶油受制于原油價格大幅下挫,實體經濟下行導致需求不振,盈利前景堪憂,因此未來銀行股及兩桶油的表現仍將低迷,進而拖累上證指數反彈。地產板塊政策面雖未出現松動,但是地方政府變相放松政策不斷,加上銀根松動,地產回暖已成為大勢所趨,因此深成指走勢仍將繼續明顯強于滬指,除非宏觀經濟見底預期增強,新一輪景氣周期開始,大盤藍籌股才有機會。

                  市場趨勢方面,對于股指會否擊穿2132點,市場多空分歧巨大,筆者認為,如果深成指能夠繼續走強,將會對上證綜指形成正面激勵,投資者無需過度悲觀。總體判斷,短期市場反彈阻力重重,但是三季度末隨著經濟回暖概率加大,反彈的時機也漸趨成熟。

                  投資策略上,上游投資品領域遭受重創,依靠釀酒、醫藥單兵突進難以有效激活市場。近期雖然市場重心不斷下移,但是仍然不乏亮點出現,以白酒、品牌中藥為代表的消費股逆勢上漲,茅臺 、片仔癀甚至創出歷史新高。只有在大熊市才出現的抱團取暖現象再次浮出水面,這表明目前市場整體依舊偏弱,資金面捉襟見肘,僅有小部分股票具備較強防御功能,于是,這種局部資金的過度追捧反倒成為弱市中的一抹亮色。操作策略上,建議仍以防御策略為主,對于漲幅巨大的白酒、中藥適度獲利了結;投資者仍需等待中報風險釋放后的投資機會,重點關注戰略新興產業。

                  短線要規避中報地雷

                  上周A股市場出現了先抑后揚的走勢。不過,由于半年報業績地雷逐一引爆,上證指數反彈幅度有限,始終未能站上2200點。那么,這是否意味著半年報業績地雷將是A股反抽行情的最大壓力源泉?

                  “蹺蹺板”效應加劇

                  從上周A股市場走勢來看,市場存在著典型的“蹺蹺板”效應,即強周期性個股與弱周期性個股此起彼落。而由于強周期性個股主要體現在主板市場,體現在上證指數、滬深300、深證成指;弱周期性個股主要體現在小盤股,體現在創業板指數、中小板指數,受此影響,上周就形成了上證指數、深證成指等指數反復走強,但創業板指、中小板指數沖高受阻、頭部顯現的特征。

                  筆者認為,之所以如此,主要還是因為A股市場的資金面不足,因此,一旦政策預期出現變化,存量資金只能拆東墻補西墻,從而使得“此”股的崛起往往需要“彼”股的沒落為代價。

                  但更重要的是,當前半年報業績預告可能加劇了A股市場“蹺蹺板”效應。因為上證指數為代表的大盤股,業績下滑或增速見頂早已為市場所熟知,因此,半年報業績利空來臨之際,對這些個股反而有利空出盡是利多的意味,因此像銀行等板塊反而調整幅度有限。但對于小盤股來說,由于前期大家的死扛,使得此類個股未充分調整,因此,一旦低于預期的半年報業績公告出現,股價就會應聲而跌,像慈星股份、振東制藥等7月13日就紛紛沖擊跌停板。

                  個股風險將加大

                  由于上述“蹺蹺板”效應的加劇,可能也意味著A股市場出現新的動向。

                  一方面,上證指數、深證成指、滬深300的調整走勢或暫告一段落。其中,上證指數甚至有重返2200點的可能性。這也得到了周末輿論的佐證。比如說,外圍市場再度飆升,國際油價大幅反抽。這就意味著煤炭股、石油股的回暖氛圍依然濃厚。在此背景下,上證指數仍有活躍的基礎。

                  另一方面,半年報業績地雷或將驅動著中小板指、創業板指出現繼續調整。就時間來說,目前半年報業績披露尚處在上半場階段。歷史經驗顯示出,只有當半年報進入中后場,時間周期步入7月底、8月初,半年報業績地雷才會相繼引爆,個股股價風險也才會有所釋放。也就是說,本周仍然是半年報業績地雷集中引爆的階段,滬深兩市在本周仍將聽見小盤股砰砰沖擊跌停板的聲音。

                  綜上所述,當前A股市場出現了一個新的、有意思的特征,那就是指數風險并不大,但是個股風險巨大的問題,尤其是那些高高在上的新股、次新股,甚至當前被熱捧的釀酒食品股、醫藥股等等。一旦業績低于預期,股價可能會加速下跌,就如同上周末的振東制藥一樣。所以,一定要規避小盤股的業績地雷。

                  別追強勢股

                  在操作中,建議投資者要有敏銳的目光“排雷”。尤其是對于剛上市的新股與次新股、提前透支業績成長預期的強勢股,在目前行情中需要謹慎,不宜盲目追高。

                  短線感覺較好的投資者,可適量出擊一些調整充分且產業趨勢相對樂觀的品種。比如說,服裝消費類的華斯股份,煙草配套的東風股份、上海綠新,農業機械化的新研股份等。(金百臨投資)

                  找尋A股“避風港” 11只個股單季環比持續增長

                  伴隨中報大幕的拉開,過半A股上市公司已預備好了給投資者的2012期中答卷。根據數據,截至15日,共有1411份中期業績預告出爐,其中,預增702家,預減427家,預虧232家,扭虧45家,不確定5家,整體來看超半數報喜。

                  11日首家披露中報的津勸業(600821),凈利潤同比增長超六成,遠好過市場預期。但細看卻不難發現,雖然該公司上半年實現凈利潤411萬元,但僅本報告期內投資收益就達到3541萬元,而去年同期的投資收益則為虧損658萬元,僅此一項就實現了凈利逾4000萬元的增長;而今年一季度至去年二季度這4個季度,該公司的凈利潤環比增幅分別為-15.99%、169.19%、713.08%、-107.51%,并沒有表現出持續穩定的增勢。

                  隨著中報的逐步披露,那些高業績增幅的板塊和個股,又可能成為市場追逐的目標。雖然逾半數公司中期報喜,但在此難以捉摸預料的經濟環境中,能實現長久、持續性增長的公司,恐怕更易成為投資者青睞的對象。

                  11個股單季環比

                  持續增長

                  據經濟導報記者統計,在全部A股上市公司中,共有11家連續4個季度實現了凈利潤環比增長,分別為*ST園城(600766)、新海股份(002120)、重慶實業(000736)、閩福發A(000547)、寶石A(000413)、中國國貿(600007)、九龍電力(600292)、超聲電子(000823)、浦發銀行(600000)、蘭花科創(600123)、新天科技(300259).

                  其中已發布中期業績預告的8家公司,凈利潤全部為預增,且增幅多在50%以上。新海股份上半年凈利潤預計4620萬元至4844萬元,增幅為520%至550%;重慶實業本期預計凈利潤為9411萬元左右,增幅更是高達1178.15%。這兩家公司年內股價均有大幅攀升。

                  稍顯意外的是,已逐步將主業從房地產向黃金行業轉移的*ST園城也位列其中。雖然去年慘被“披星”,但是*ST園城的虧損卻在進一步縮小去年上半年還虧損760萬元,下半年便實現了170萬元的凈利潤。從其已發布的今年一季報來看,該公司凈利實現4100萬元,同比暴增了11倍。

                  緊跟近來上市公司“涉礦熱”的步伐,*ST園城接連參股、增資了國內礦業公司,且其在澳大利亞收購的金礦也進入了詳查階段,部分有望11月投產。屆時,*ST園城的自救路能否成功,恐怕要交由新的業績來證明了。

                  大消費板塊

                  凸顯避險作用

                  目前國內經濟正處于通脹的下行階段,鋼鐵、化工、房地產等強周期性板塊受沖擊嚴重,這從其中數家上市公司巨虧的中期業績預告中,可見一斑。

                  13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二季度經濟數據,我國GDP增速3年來首次跌破8%。投資者在這一時期,往往更愿為資金選擇一個“避風港”。

                  市場人士指出,我國經濟轉型時期,消費類行業無疑迎來了更多機會,且最近的降息對消費類行業的刺激作用也更強。其中特別是“喝酒吃藥”的行情,逐漸體現出該類個股的防御性。

                  近期備受A股市場青睞的白酒股,在股價飆升的背后,中期業績也將同樣亮麗。洋河股份(002304)、酒鬼酒(000799)、五糧液(000858)、沱牌舍得(600702)等幾家已披露中期預告的白酒企業全部報喜,并且增幅都在50%以上。

                  其中,五糧液僅上半年就預計吸金超50億元,同比大增50%,洋河股份緊隨其后,中期凈利在29億-33億元之間,其他幾家白酒公司的半年凈利也多以億計,且增勢顯著。例如,酒鬼酒的增幅預計超過300%,沱牌舍得也在200%左右。

                  另外,從醫藥企業盈利能力普遍回升來看,政策回暖也使得去年醫藥行業增量不增利的局面悄然改觀。科倫藥業(002422)、沃森生物(300142)、舒泰神(300204)、紅日藥業(300026)、白云山A(000522)、康美藥業(600518)等,業績都預計有不錯表現。特別是舒泰神,其股價今年以來近90%的巨大漲幅儼然已使其成為全新的“白馬股”,上半年高達130%-180%的業績預計漲幅也在眾醫藥股中表現搶眼,公司稱這主要源自產品的銷售業績繼續保持增長。

                  德邦證券生物醫藥研究小組的鄭一寧認為,本輪醫藥股反彈是在政策和業績雙雙回暖背景下發生的,預計這一趨勢還將延續。但子行業將出現分化,其中中藥、醫療器械和醫藥商業股有望突圍。

                  此外,服裝制造業公司,如七匹狼(002029)、朗姿股份(002612)、希努爾(002485)、報喜鳥(002154)、探路者(300005)等,中期業績也預計有不錯表現。多家食品企業,如雙塔食品(002481)、南方食品(000716)、恰恰食品(002557)、涪陵榨菜(002507)、湯臣倍健(300146)等,近幾個季度來業績也多呈穩定增長趨勢。

                  需防“靚女先嫁”

                  中報預告以及中期利潤分配預案的接連推出,會否引發相關概念股的“潮動”呢?

                  齊魯證券資深分析師劉保民接受導報記者采訪時提道,雖然中報預喜公司略多于預憂公司,但是今年二季度GDP增長7.6%,3年來首次跌破8%,以及業績預告“靚女先嫁”的炒作傳統,無疑讓人對上市公司的中報業績持審慎態度。

                  “在目前市場弱勢的背景之下,年內有預案但尚未實施增發的246家公司中,只有84家明確了增發價格,且截至7月12日,股價跌破預案價的已有31家。上市公司要想盡快通過實施增發來融資,極有借中報披露時機,推出比較豐厚分配方案來吸引投資者眼球的可能。”劉保民分析說。(經濟導報)

                責編:王金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商學院第二期:品牌匯

                品牌匯

                如何理解品牌?企業為什么創立品牌?

                共筑中原夢

                共筑中原夢

                中原夢必須依靠河南一億人民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