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眾生相:報告稱三分之二年薪不足6萬元

                2012-12-24 08:42    來源:經濟參考報

                  業內人士表示,當前我國海歸人才引進創新、創業人才的比例不夠合理,創業人才明顯偏少,如在“千人計劃”已引進的2793名人才中僅占527人。創新人才中,引進后在高校和科研機構工作的創新人才占62.1%,而作為創新主體的企業只占36.6%,到金融機構的只占1.3%。廣東省外國專家局局長覃立模建議多引進我國戰略新興產業、重大科技計劃所急需緊缺的應用技術型專家。

                  ——“留住人才靠平臺”,盡快解決引進人才回國(來華)工作的后顧之憂。近三年來,國家和地方致力健全服務網絡、規范服務工作流程和完善落實各項待遇政策。“千人計劃”專家、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田國強認為,留住高端人才、消除專家后顧之憂,還需建立著眼長遠、高質量的考核評價體系和長期化的人事制度,打破不合理的層級限制。

                  ——進一步引導“土洋”結合助推“海歸”創業。

                  各地留創園官員和專家建議,要出臺一系列新的激勵措施,引導民營企業與“海歸”深度合作,實現“海歸”創業大發展和傳統產生轉型升級的雙贏。

                  首先,適當放寬留創園、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業基地進入門檻,鼓勵更多的民營企業與“海歸”在國家重點產業、緊缺產業領域進行嫁接合作。歐美同學會青年委員會主任陶慶華表示,目前多個留創園要求入駐企業中留學人員股份占到50%以上,這大大制約了民間資本投入“海歸”企業。應適當降低門檻。

                  其次,可通過稅收杠桿引導民間資本與“海歸”創業者合作,參與新興產業發展。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路江涌博士建議,風險投資公司、民營企業以及個人投資者,對于政府引進的高層次留學創業人才的未上市中小高新技術企業、項目,以及國家級留創園內符合規定的重點產業非上市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進行非收購性投資的,可考慮適當降低所得稅比例。

                  (本版稿件均由記者趙仁偉、詹奕嘉、蘇曉洲、凌軍輝、張桂林、向志強采寫)

                責編:張開放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商學院第二期:品牌匯

                品牌匯

                如何理解品牌?企業為什么創立品牌?

                共筑中原夢

                共筑中原夢

                中原夢必須依靠河南一億人民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