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眾生相:報告稱三分之二年薪不足6萬元

                2012-12-24 08:42    來源:經濟參考報

                  數據

                  36.5%:從1978年到2011年底,留學出國人總數達224.5萬人,累計回國人員總數81.84萬人,回歸率為36.5%。近5年來,留學人員回國人數出現了爆發式增長。據教育部統計,2008年至2011年的4年間,回國人數總和約50萬人,遠超1978年至2008年間30年的總和。

                  37.3%:根據啟德教育2010年10月發布的海歸就業調查報告,海歸就業城市主要集中在上海和北京,分別占37.3%和31.8%。

                  1/3:據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創新創業中心聯合進行的一項抽樣調查顯示,已經就業的海歸人才最主要的去向是大學和科研機構,約占1/3。

                  71.2%:有關海歸就業狀況的調查顯示,從行業來看,金融業以21%高居榜首;從所在單位性質看,71.2%的海歸就職于私企,有11.3%就職于外企,有8%就職于事業單位、大學和科研機構,6.9%就職于國企,還有2.6%就職于政府機構。

                  47人:海歸從政的人增多。歐美同學會相關研究顯示,截至2012年10月,2003年換屆后的581名省部級官員中,海歸有47人。

                  300多億美元:目前,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高科技企業中,80%是留學人員企業,總市值300多億美元。

                  55%:由美國紐約市市長邁克爾·布隆伯格主持的一項報告認為,在美國的所有經濟競爭對手中,在尋求扭轉人才外流,吸引本國科學家、工程師和企業家回國方面,“中國被證明最具侵略性和雄心”。該報告稱,旨在吸引在海外學習和工作的中國人回國的“千人計劃”中,受資助回國的中國人中有55%來自美國,美國正面臨著來自中國的激烈人才競爭。

                  專家建議:留住用好海歸 深化聚才效應

                  《經濟參考報》記者接觸到的各地海歸人士、官員和專家普遍認為,在全球金融危機、海外市場吸引力減弱的推動及我國加大人才工作力度的吸引下,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我國仍面臨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的重要機遇期,建議相關職能部門的工作重心向“引得進、用得好、留得住”人才轉變,積極推進和深化全球聚才效應。

                  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主任、中組部人才工作局局長孫學玉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在世界金融危機背景下,黨中央、國務院抓住機會向世界吹響人才“集結號”:祖國需要你們,祖國大有可為!“在這種局面下,一大批富有理想、愛國、有志于繼續從事科技研究和創業的人才回來了。”

                  歐美同學會副會長、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輝耀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海歸”的大規模跨國流動和加速回歸,使中國正在日益從“人才流失”國逐漸轉變為世界最主要的海外人才回流接納國。

                  在“千人計劃”等國家政策的帶動下,各地吸引海外人才回國服務的政策與平臺層出不窮,如北京“海聚工程”、江蘇“雙創計劃”、湖南“百人計劃”和長沙“313計劃”、廣東“創新科研團隊和領軍人才引進計劃”等。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貨物、資本的國際貿易中基本處于順差局面,但“人才貿易”方面一直處于流失大于引進的逆差狀態。截至2011年,我國仍有140多萬留學生在海外。

                  各地海歸高層次人才、官員和專家認為,我國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潛力巨大,對此應該充滿信心。但要實現“引得進、留得住、用得活、干得好”,還需從如下層面加大力度。

                  ——明確“按需引才”原則,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調整優化海外引才結構。

                責編:張開放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商學院第二期:品牌匯

                品牌匯

                如何理解品牌?企業為什么創立品牌?

                共筑中原夢

                共筑中原夢

                中原夢必須依靠河南一億人民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