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眾生相:報告稱三分之二年薪不足6萬元

                2012-12-24 08:42    來源:經濟參考報

                  記者在各地接觸的“海創”,共性是有天生的“闖勁”。湖南省寧鄉縣“80后”葉鋒家境殷實,但他在英國留學6年,學習之余就是做生意。第一單業務,利用中英兩國寬帶網線價格懸殊,在自己出國行囊中塞進20公斤網線,賣掉后小賺一筆。進而,又辦二手書店再賺一筆。加上當“二房東”等,葉鋒在英國自食其力,回國時還“頗有積蓄”。如今,他在寧鄉經開區辦起了湖南博浪沙水工機械有限公司,目前年營收已超千萬。

                  留學新加坡的皮毅2010年進入北京海淀留創園開辦軟件公司,由于缺乏項目開發經驗和市場資源,一度陷入困境,讓他沒想到的是,園區請來了成功孵化出園的軟件企業對他進行專題輔導,幫助扭轉了局面。如今,皮毅的公司已經擁有60多家國內外長期客戶,年銷售額700多萬元。

                  據記者了解,目前各地普遍為“海創”提供啟動資金補貼、房屋租金減免及創業輔導等服務,使大批留學人員企業成功孵化。

                  “海仕”鄭小華:婉拒銀行當上了公務員

                  2009年8月,浙江溫州人鄭小華從美國亞拉巴馬大學金融數學系畢業并獲得博士學位后,受聘擔任湖南省寧鄉縣金融證券辦主任。據了解,鄭小華婉拒了一家大型商業銀行開出的高年薪,也謝絕了浙江一家知名企業管理職位。鄭小華透露,他希望在寧鄉推動建設一個“中國縣域金融改革實驗區和政府服務示范區”。

                  鄭小華說,美國留學經歷令他深感中、美經濟領域公共服務差距,政府除了“抓審批”“搞檢查”,更重要的還在于為企業和創業者、勞動者服務。他上任之初,就帶著同事走街串巷散發和回收問卷,調查當地“金融生態”。進而,運用國外學習的先進知識全面修訂全縣信貸目標和獎勵政策,利用“學緣”關系參與和推動,助力寧鄉新引進了5家銀行,建成了一個規模5億元的私募產業投資基金,還為企業開展系統化的免費上市輔導和行政協調。今年,寧鄉縣歷史上首次有“加加食品”和“紅宇耐磨”在國內成功上市。

                  “六、七年前有個海歸來縣城,干部和群眾聞訊后會好奇地圍觀‘洋秀才’,但現在已經習以為常了”。湖南省長沙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周志遠介紹說,長沙縣經濟研究室主任劉子仁是清華大學和法國一所高校“雙碩士”;長沙縣開慧鎮黨委書記馮賽軍是英國經濟與金融學“雙碩士”;在北山鎮、路口鎮、福臨鎮等北部丘陵區偏遠地區鄉鎮,有10多位海歸博士、碩士在鄉鎮黨委或政府任職,他們中大多數還兼“村官”,很多農民天天與“洋秀才”打交道。

                  海歸從政的人增多,層次也日漸多元化。長沙市委組織部副部長楊意平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目前長沙市直單位、工業園區到區縣(市)乃至鄉鎮和農村,每個層級都不斷有海歸加入。

                  “海草”李志鋒:就業或創業,頭幾年都困難

                  32歲的李志峰在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獲得理論物理博士學位,2010年回國。一開始在北京找了份高校的工作,但發現一半的收入要交房租,連基本生活也難以保障,并且年輕教師申請課題也很難,于是選擇放棄,去年回到老家重慶創業,與朋友合作創辦了一家科技公司。

                  李志鋒告訴記者,現在公司剛剛起步,還談不上什么收入。在他看來,除了富二代,現在的年輕海歸大多數來自中產家庭,留學花費了幾十萬上百萬元,回來后不管就業還是創業,頭幾年都是比較困難的,必須努力渡過這個適應期,也的確需要一些政策的扶持。

                  隨著留學的大眾化和自費留學潮的興起,海歸并不都是學歷高、收入高的高精尖人群。留學生數量迅猛增長,隨之產生了一個數量龐大、在普通職員崗位就業、在基層打拼的“海草”群體。

                  調查顯示,為了能夠順利就業,很多“海草”對于企業性質和薪酬水平的要求逐年下降。據啟德教育集團近期發布的《2012海歸就業力調查報告》顯示,在新的“回國潮”沖擊之下,超過70%的中國留學生都選擇回國就業。海歸回國后第一份工作的年薪普遍不高,其中36.5%起薪不足4萬元,67.2%起薪不足6萬元。有部分受訪者表示,回國后找工作并不容易,想要進入世界500強企業、大型國企和科研機構的難度越來越大,自身對薪酬的要求也趨于理性。

                責編:張開放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商學院第二期:品牌匯

                品牌匯

                如何理解品牌?企業為什么創立品牌?

                共筑中原夢

                共筑中原夢

                中原夢必須依靠河南一億人民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