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再查貸款風險 前三季新增不良超500億
交通銀行高管在年中業績報告中提出,“對房地產、融資平臺、光伏制造業、造船和航運業、出口導向領域和對外貿易企業等熱點,采取全行業排查、全名單管理、上收新增授信權限等措施,保持該領域信貸業務的穩健運行。”記者近日獲悉,該行又出臺了新的專項管控措施,包括建立重點監控客戶名單,對風險隱患較大的客戶,由保全部門提前介入。
針對鋼貿行業貸款,上海銀監局認為應控制該行業貸款風險,但在政策上不會“一刀切”,“上海銀行業采取區別對待、有保有控的原則開展鋼貿企業授信業務。對具有真實貿易背景、誠信經營、資金用途合規的企業,銀行繼續予以有效支持。”上海銀監局負責人表示。截至今年9月末,上海銀行業鋼貿行業表內外授信余額為1853億元,不良貸款余額為24.34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31%。
專家認為,在當前這一階段,銀行對風險行業企業簡單地抽貸、壓貸都將進一步加劇企業的資金鏈緊張程度,而存在多頭授信的企業中,一家銀行的抽貸往往造成其他銀行的風險上升,這樣不利于銀行信貸風險控制和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因此,增加抵押物、貸種轉換、適當展期和減免利息都是銀行化解風險值得考慮的措施。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商業銀行將集團授信和關聯企業互保的風險也納入到了風險排查范圍內,尤其是江浙地區,企業通過設立關聯公司互保、聯保套取貸款已成為支撐當地信貸市場的重要模式。此前,浙江銀監局調研認為,浙江所有的企業貸款中有40%是企業互保貸款,這意味著,一旦擔保圈內的某家企業發生資金危機,將會危及浙江全省40%的銀行貸款。同時,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提供的信息也顯示,浙江地區有60%是因為為其他企業擔保代償后,出現了資金困難。如今已有中江集團、天煜建設等發生的財務危機,拖累20余家相關企業被迫代償,且波及銀行貸款達數十億元。
“集團客戶本身會涉及旗下多家企業,且行業范圍龐大,銀行一般都難以看透集團客戶真正的財務情況和授信使用情況,貸后管理困難,一旦發生危機,清償也非常復雜,中江集團破產事件便是如此。”一位關注銀行業的律師稱。
在不良貸款清收、和核銷方面,今年第四季度銀行也將全面加大力度。平安銀行業績報告披露,今年該行已清收不良資產總額8.96億元,其中信貸資產(貸款本金)8.04億元。收回的貸款本金中,已核銷貸款1.95億元,未核銷不良貸款6.09億元;收回額中99.7%以上為現金收回,其余為以物抵債方式收回。
(蔡穎)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