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石油公司稱王 日產量超埃克森美孚
中國面臨更激烈定價權之爭
10月13日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中國進口原油2.003億噸,同比增長6.4%,進口金額增長13%。
2億噸,這已是目前中國本土全年石油產量的極限,為此大慶油田等還不得不付出巨額的開采成本,“而長慶油田要想實現5000萬噸/年石油產量,還需要比大慶多打10000口井”,中石油長慶油田副總經理李安琪告訴本報記者。
因此對中國來說,如何保障石油的進口安全,特別是在全球能源市場多元化發展的背景下完善進口渠道的布局,已成為了業內集體思考的問題。
“隨著俄油話語權的增加,中國石油企業、中國政府都應該加強與俄羅斯的多層級聯絡,畢竟在遠東市場上,中日都希望更多獲取俄油的供應份額”,一位中國社科院專家指出。
他認為,俄油話語權增強的背后是其議價能力的增加,特別是在長輸管道,比如在中俄石油管道運量、運價等方面議價能力的增加,因此中方應更積極地了解俄方的變化,及時掌握對方的動態,以便做出應對措施。
對此觀點,張世國也表示贊同,“我們還應當充分利用多極化的市場特點,與中東、美國等積極加強合作,以制衡它們中任何一方的無理要求,特別是價格方面的無理要求”。
受訪的專家們認為,目前中國的三大油企都在進行全球化布局,美俄、中東的多極化將會促使全球能源市場格局的進一步分化,這會大大削弱過去政治因素對能源供應、能源交易的影響,能源貿易將更趨市場化。
“中國油企要充分發揮那些海外機構的作用,增加自己的定價話語權,這樣才能保障中國的石油供應安全”,上述中石油高層人士說。
此前,10月10日,中石化宣布在距離新加坡20海里的印尼巴淡島投資18.85億港元,興建港口、石油儲運設施,以增加公司在新加坡石油市場的影響力;15日,它再次宣布,斥資1.286億歐元,入股世界領先的獨立石油交易商之一摩科瑞,從而獲得了摩科瑞位于歐洲的港口油儲設施的股權。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