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潤回應“抄底說”:央企拿地自有邏輯

                2012-09-26 08:34    來源:上海證券報

                  據不完全統計,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華潤置地于成都、武漢、溫州、西安等多個城市拿地超過800畝,地價總額數十億元。在房地產宏觀調控仍處深水區的今天,作為房地產央企代表的華潤置地如此集中的拿地動作,是否意味著華潤高度看好后市?抄底土地市場是否意味著樓市谷底已現?

                  對于上述疑問,華潤置地副總裁謝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多處拿地的消息,更多是項目正常推進中呈現在結果上的巧合。“我們不會為了比如一年要開多少個萬象城這個目標而盲目拿地,每選擇一個地塊都會審慎地考查區域的消費潛力,并設計好產品類型。總體上還是會維持2008年以來的拿地速度。”謝驥表示。

                  不過,即便華潤就是按照謝驥口中的“預定速度”推進,實際上已經超出了絕大多數房地產企業在今天的能力范疇。

                  “如果說土地和房子是面粉和面包,我們不會因為面粉比面包貴了就不買地,也不可能無論面粉怎么貴都要買。對土地市場是一直保持關注的,但是總體還是要穩健為主,伺機而動。相比之下,資金倒不是主要考慮的方面。”謝驥向記者表示。

                  華潤的資金壓力并沒有謝驥言談中的那么輕松,華潤要想持有大量經營性物業,仍然會面臨資金難題。根據華潤置地2012年半年報,截至今年6月底,華潤置地現金及銀行結存近198億港元,但一年內到期的銀行借貸也同樣高達185億港元。也就是說,如果不考慮存貨和應收賬款,華潤置地的現金償債壓力并不輕松。

                  解決資金問題,央企優勢確實明顯。方式之一是低成本融資,根據2012半年報,華潤目前有息負債利率只有4%左右。方式之二是依托城市綜合體的特殊性,以部分可售物業的快速變現來支撐資金鏈。方式之三就是近期方興未艾的合作開發。

                  根據謝驥的介紹,目前華潤置地持有型物業的盈利貢獻為20%多,未來這一指標的目標是40%。究其原因,這和大股東華潤集團總體戰略息息相關。

                  華潤的一大優勢來自大股東華潤集團的支持,其表現形式就是著名的“孵化戰略”。

                  (于兵兵)

                責編:張開放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商學院第二期:品牌匯

                品牌匯

                如何理解品牌?企業為什么創立品牌?

                共筑中原夢

                共筑中原夢

                中原夢必須依靠河南一億人民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