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縣域經濟社會發展評價榜 前十名鄭州占一半
閱讀提示
“風水輪流轉,今年到我家”。2011年的全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評價結果中,義馬市再次把鞏義市拉下了“馬”,蟬聯第一名。在河南省統計局公布的2011年全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評價結果報告中,鄭州市各縣占據前十名的半壁江山。而原來的第一名鞏義市繼2010年位居第五名后,繼續下滑至第七名。專家認為,鞏義市名次持續下滑,緣于經濟產業結構和指標及權重的設置。
【公布】
前十名中,鄭州占據半壁江山
近日,省統計局發布了2011年我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評價結果的報告,根據報告顯示,此次評價中,在全省108個縣中,排名前十位的縣(市)依次為:義馬市、新鄭市、滎陽市、沁陽市、登封市、新密市、鞏義市、長葛市、林州市、新安縣。從前十名的排序中,可以看出,鄭州市占據了一半。
據了解,2008年,河南省統計局出臺《關于加強全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評價工作的意見》,確定了新的縣域經濟社會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和權重。在新指標體系中,分為“經濟發展”、“社會事業發展與人民生活”、“可持續發展”三大部分,所占權重分別為50%、34%和16%,包括22項具體指標。
在“經濟發展”評價指標中,GDP僅占6%,而人均GDP則與GDP總量占據一樣的權重。在社會事業發展與人民生活方面,評價指標除了常用的人均收入外,還有科教文衛事業支出比重、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千人口執業醫師數、人均社會保障支出、公眾安全感等指標。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指標中則包括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林木覆蓋率等指標。
除了權重方面的變化外,在評價指標的內容上,還強化了對經濟發展質量、結構、效益以及人均指標的考核。
【變化】 義馬蟬聯第一,鞏義繼續下滑
而2010年縣域經濟綜合排序前10位的縣(市)分別是:義馬市、滎陽市、新鄭市、沁陽市、鞏義市、新密市、登封市、林州市、新安縣和靈寶市。
從前十名的排名上可以看出,與2010年相比,排名的變化并不算很大。義馬市仍保持了頭把交椅的位置。前十名最大的變化是,2011年靈寶市被擠出前十名,長葛市首次進入前十名行列。而原來常年穩居第一位置的鞏義市名次再次下滑,比2010年下滑兩位,由第五下滑至第七。
據悉,義馬市2011年人均GDP、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人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人均財政一般預算收入、人均全社會固定投資、城鎮化率等6項指標均位居全省第一。
【觀點】 經濟結構、指標設置是鞏義下滑的主要原因
曾經的河南縣域經濟發展的老大,如今地位一路下滑,而曾經的“無名小卒”卻躍升為老大,究竟是何原因?對此,河南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李政新認為,主要原因包括兩個方面的因素,經濟產業結構和指標及權重的設置。
他認為,從產業結構方面來說,義馬市同鞏義市一樣,結構均偏重,義馬市偏重于煤化工產業鏈,鞏義市偏重于煤電鋁產業鏈。但是,從去年以來的經濟形勢來看,煤電鋁產業鏈下滑遠比煤化工產業鏈厲害。從一個數據可以看出,今年上半年,我省工業用電同比減少了20%左右。
他告訴記者,鞏義市經濟發展最好的時候,特色與問題是并存的,當時的民營經濟發展,以及煤化工產業的發展,在全省縣域經濟發展中是領先的。但是,現在形勢已經發生了變化。
另外,李政新認為,縣域經濟綜合考核指標及權重的變化,也是導致排名變化的原因。他回憶說,河南的縣域經濟統計指標曾經有過三次變化,起初只有3項,后來7項,再增加到現在的22項,這些項目的增減變化,反映了當時省里面對縣域經濟發展的要求。這是一種發展的導向問題。
他覺得,縣域經濟對河南太重要了,但是,難在持續,貴在持續。就如排名一路下滑的鞏義一樣,沒有做好持續。
(劉江浩)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