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首頁 新聞 原創 視頻 評論 財經 房產 汽車 家居 教育 健康 科技 旅游 體彩 消費 娛樂 公益 河南爆款 數讀有道 鄭在讀書
                智庫河南
                映象首頁 > 智庫河南 > 理論前沿 > 正文

                經濟運行穩中有變改革開放勇往直前

                2018-08-10 09:02 來源:光明日報

                [摘要] 在經濟總體平穩中,總需求出現明顯的回落態勢;固定資產實際投資僅增長0.3%;貿易順差為9013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29.5%。

                  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指出當前經濟運行穩中有變,面臨一些新問題新挑戰。會議對下半年經濟工作做出部署,要求保持經濟社會大局穩定,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堅戰”,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

                  總結近三年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特征,從2016年筑底企穩,到2017年穩中向好,至2018年穩中有變,穩是基本面,變是約束線。一是供給面持續向好,但需求面動力有所衰減;二是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等“三大攻堅戰”取得成效,但美國貿易戰等外部環境變化引發的不確定性明顯加大;三是民間投資和消費升級動力增強,但總體投資和消費增長勢頭有所走弱。

                  上半年主要宏觀經濟持續運行在合理區間;制造業PMI平均為51.3%,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4.8%,繼續維持在景氣區間;民間投資同比增長8.4%,比去年同期增速提升1.2個百分點,連續保持在8.0%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為4.8%,31個大城市為4.7%,持續運行在安全區間;城鎮新增就業人數達到752萬,同比增長2.3%,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人數首次突破1.8億人,同比增長0.8%,持續處于擴張區間。但是,在經濟總體平穩中,總需求出現明顯的回落態勢;固定資產實際投資僅增長0.3%;貿易順差為9013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29.5%。

                  穩中有變的新形勢要求增強宏觀政策調整的有效性,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一方面,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在擴大內需和結構調整上發揮更大作用。一要增加惠民生方面的財政支出,確保工資、教育、社保等基本民生支出,做好民生保障和社會穩定工作。上半年,全國財政收入同比增長10.6%,而財政支出僅增長7.8%,收入比支出增速高出2.8個百分點。考慮到上半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增速高達36%,政府總收入增長15.6%,實施更為積極的財政政策有一定空間。二要適度增加基礎設施投資,加大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的力度。三要加大減稅力度,出臺針對生產性企業和勞動者的減稅舉措。上半年,全國稅收收入(扣減出口退稅)增長15.3%,比上年同期增速提高6.4個百分點,遠高于GDP增速和宏觀經濟改善程度。其中,工業和服務業稅收收入分別增長14.7%和13.2%,遠高于行業增長速度;國內消費稅和個人所得稅分別增長17.4%和20.3%,遠高于消費增速和居民收入增速。

                  另一方面,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特別要把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和服務實體經濟更好結合起來,既要堅定做好去杠桿工作,又要把握好力度和節奏,協調好各項政策出臺時機;也要在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同時,通過機制創新,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意愿。

                  穩中有變的新形勢要求加大改革開放力度,激發市場活力和內生增長動力,增強創新力、發展新動能。

                  一是要深入推進市場體制改革,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促進企業創新。核心是消除各種“軟約束”,特別是政府與銀行、政府與企業、銀行與國企之間的各種軟約束。利用國有企業改革重建國有企業的行為模式,利用監管體系和金融體系改革重建銀行的行為模式,利用政府行政體制改革重構政府的權力邊界和行為模式。只有利益邊界發生變化,微觀主體的行為模式才會發生變化,只有微觀主體的行為模式發生變化,資源配置的方式和效率才會發生變化。

                  二是盡快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見效的重大改革舉措,落實擴大開放、大幅放寬市場準入的重大舉措。啟動投資特別是民間投資和外商投資的關鍵在于提高投資的預期收益率,必須開啟大量基礎性的、中期導向的重大改革:一要從政府行政體制改革的角度來改變目前扭曲的動力機制,從投資型政府逐步轉向服務型政府;二要對國有企業投資體系和利潤使用應當進行戰略性重新定位改革,非主營業務投資必須嚴格限制;三要對各類管制重新梳理,必須看到以制造業為主的民間投資空間已經飽和,各類市場型和半公共服務領域的開放十分重要;四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降成本”“補短板”方面應當進一步強化,應在立法執法和規則化進程中為基礎性和關鍵性改革服務。

                  三是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一要推動稅收結構改革,發揮收入分配調節功能,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過大,正在造成公平與效率的雙重損失,也抑制了消費的增長;二要建立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多渠道和多主體提供房地產供給,有效控制房價,減少居民在房地產的過度支出,釋放消費資金;三要實施與消費相匹配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中高端消費品的供給和需求能力的釋放,適應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達到聯合國富足標準后的消費升級需求;四要加大公共服務,加速民生工程建設,減少居民為養老、醫療、教育等服務而進行的預防性儲蓄,從而提升消費;五要加大各類企業紅利的分配,特別是國有企業利潤的分配,充實消費基金;六要加強消費市場監管,特別是健康、醫療、幼兒教育等新型消費領域,提高消費者權益保護,營造安心的消費市場環境;七要利用消費稅減免等相關稅收政策以及信貸支持等金融政策,鼓勵消費增長,優化資源向新型消費領域配置。

                  (作者劉元春系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劉曉光系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副教授)

                (責任編輯:王慧)

                專題

                專欄:決勝全面小康  讓中原更加出彩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最近省委強調,“十三五”時期,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歷史任務,就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完成這一重大歷史任務,關鍵是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宣傳闡釋省委重大決策部署,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領億萬河南人民投身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中原更加出彩的偉大事業。為此,從即日起,本網開設“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專欄,陸續刊發專家學者的系列理論文章,以饗讀者。【詳情】

                決勝全面小康系列研討會

                理論豫軍

                以金融改革助力鄉村振興

                以金融改革助力鄉村振興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持續增加”。這為以金融改革創新助力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帶來了更多機遇。 【詳情】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