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脫貧大決戰》聚焦貧困群體和扶貧干部面對困難、努力轉變的過程,這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的職業情懷、“我為人人”共同富裕的民族情懷,難能可貴。
《脫貧大決戰》節目拍攝現場。 光明圖片
一個時期以來,“真人秀”引領電視節目風潮,跟風者眾。然而時間一長,這類節目變得內容蒼白、意義缺失,觀眾越來越不滿。其實,這類節目的問題不是出在形式上,而是出在內容上,出在其缺乏積極的意義追求和價值導向上。在這樣的背景下,河南衛視摒棄“浮躁喧嘩”,走進“田間地頭”,把主場景設置在脫貧攻堅第一線,用全新視角、全新思路,推出一檔承擔歷史使命的“真人秀”。2016年10月26日,大型公益扶貧節目《脫貧大決戰》正式在河南衛視推出。今年10月11日,節目第二季開始播出。兩季節目緊扣當前脫貧攻堅這一重點工作,主動站位,積極發聲,既是報道者也是參與者,從產業扶貧到教育扶貧,從健康扶貧到易地搬遷,通過特約記者和脫貧觀察員的視角,向全國乃至全世界展示脫貧攻堅中涌現出來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彰顯出河南在全國脫貧攻堅中的責任與擔當。
與當前眾多的“真人秀”節目相比,《脫貧大決戰》沒有煩瑣的內容設置,沒有嘩眾取寵的嘉賓奪人眼球,而是將公益名人基層采風和演播室訪談結合起來。這檔具有強烈政治性和現實性的節目,不僅具有真實感人的內容和人文關懷的向度,更有生動活潑的形式,從而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脫貧大決戰》小成本、低投入,不走搞怪、搞笑的路線,可以說看起來有些“土氣”,但播出后卻受到廣泛關注。
《脫貧大決戰》好在“真而不秀”。最真實的,往往最能觸及心靈。《脫貧大決戰》選取家喻戶曉的“名人”來到田間地頭,去走村串戶。敬一丹拉著蘭考縣爪營四村老程的手,與他一起策劃饅頭品牌;牛群在確山縣當起了“評委”,與村民們一起為羊選美;尼格買提在光山縣向孩子們學習趕鴨子;孫濤感受普通村醫一天的酸甜苦辣……這些“名人”展現出來的,是真實地流露出他們面對貧困現狀的觸動和了解到幫扶措施的感動。
《脫貧大決戰》好在以人為本。這檔欄目中,“名人”和普通百姓一同登上舞臺。這一刻,他們都是真實的個體,用親身經歷贏得人心。《脫貧大決戰》的出現,不僅帶來思考的力量,更是將社會對節目的共鳴,換來了實實在在的落地幫扶。2016年10月,節目播出潘春婷返鄉創業,帶動父老鄉親勤勞致富的事跡,她也被親切地稱為“山藥姑娘”。如今,“山藥姑娘”的品牌越做越大,為蘭考百姓開辟了一條脫貧致富的新路。潘春婷只是《脫貧大決戰》中眾多真實脫貧人物的縮影。“我們不只要做脫貧攻堅的見證者,更要做脫貧攻堅的參與者”,節目的這一定位,使之始終保持以人為本的宗旨。
《脫貧大決戰》好在實現了內容與形式的統一。“走心”,是《脫貧大決戰》出彩的關鍵。“真人秀”重要的不是人為地“作秀”,而是要“走心”。《脫貧大決戰》聚焦貧困群體和扶貧干部面對困難、努力轉變的過程,這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的職業情懷、“我為人人”共同富裕的民族情懷,難能可貴。《脫貧大決戰》表明,在思想意識上有大情懷的電視節目才可以直擊心底,讓人感受到喧囂背后原始的真實。
“真人秀”節目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重“面子”而忽視“里子”,似乎只要節目里有明星,不管他干什么都可以帶來收視率。但這種“咀嚼身邊的小悲歡,并拿這小悲歡當大世界”的傾向和由此帶來的表現形式,實際上只是一種小情小調的“濫情”風格。《脫貧大決戰》同樣借助了“名人”,但選擇的是有公益情懷的知名人士,并深度挖掘公眾人物的人格魅力、榜樣力量,通過他們“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實踐和探尋,彰顯扶貧工作的現實意義和歷史內蘊。用心做、用情做、以參與者的身份去做,使《脫貧大決戰》把形式與內容結合起來,顯示出了電視節目真正的意義與魅力。
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深入開展脫貧攻堅,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這是一個執政黨對廣大人民的鄭重承諾,也是中華民族共同進步的民族情愫。要兌現莊嚴承諾,離不開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在電視媒體的大時空里,我們呼喚更多像《脫貧大決戰》這類扶貧公益節目的綿綿用力、久久為功。正如《脫貧大決戰》所展示的那樣,炙熱的主題情懷、創新的表現形式和強大的宣傳推介,更能彰顯主流媒體的拳拳初心和使命擔當,更能生動地呈現黨和國家扶貧戰略在河南乃至全國的具體實踐,更能助推形成全社會廣泛參與的大扶貧格局。而這正是它對于我國電視公益節目甚至電視藝術發展所具有的啟示意義。(作者:張金堯 何弘,分別系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副院長、河南文學院院長)
最近省委強調,“十三五”時期,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歷史任務,就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完成這一重大歷史任務,關鍵是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宣傳闡釋省委重大決策部署,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領億萬河南人民投身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中原更加出彩的偉大事業。為此,從即日起,本網開設“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專欄,陸續刊發專家學者的系列理論文章,以饗讀者。【詳情】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持續增加”。這為以金融改革創新助力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帶來了更多機遇。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