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翊坤宮
今年內,故宮東、西六宮的百余塊玻璃將退居庫房,頂替它們上崗的新材質號稱“用大錘都砸不爛”。昨日,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說,更換方案已經確定,但更換工作預計暑期后實施。
今年5月,故宮內西路開放區的翊坤宮,一男性觀眾徒手擊碎正殿原狀展室一塊窗玻璃,致臨窗陳設的一座鐘表跌落受損,現場工作人員當即發現并控制住肇事者,同時報案。經核實,受損文物為編號“故183054”的清代“銅鍍金轉花水法人打鐘”,屬國家二級文物。被砸碎的玻璃也堪稱“文物”,是民國時期安裝的。
其實,在故宮里轉一圈就能發現,故宮東西六宮內很多開放宮殿都是原狀陳列,文物緊鄰窗戶擺放。單霽翔說,單說這些玻璃,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代,雖然沒有入文物檔,但是也非常珍貴。因此,故宮決定年內更換百余塊玻璃,提高文物的安全度。
目前,承乾宮、永和宮門窗的改造工作已經完成。單霽翔介紹,更換后的新窗不僅防砸,而且可逆。“在其他安防系統到位后,還可以隨時對玻璃進行整體拆卸。”被替換下來的玻璃窗,也將編號建檔入庫保存。
相關新聞
國際博協培訓中心落戶故宮
昨日,常年穿著布鞋的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特意換上皮鞋,出席了國際博物館協會國際博物館培訓中心成立儀式。他解釋說:“這是件大事兒。”
這是總部設在巴黎的國際博物館協會成立67年來,首個建在海外的培訓中心。
與一般的業內培訓機構相比,新成立的中心旨在通過專業培訓,促進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亞太地區國家博物館業務水平的提升。培訓中心每年將針對世界范圍內,尤其是亞太地區的博物館專業人員舉辦兩期培訓班。
國際博協歷時3年,選擇最合適的培訓地。最終,故宮入選。國際博協表示,故宮作為中國乃至世界上都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博物館,依托其豐富的館藏、一流的專業隊伍、廣泛的國內國際戰略合作網絡和社會影響力,有優越的條件為培訓中心提供有效的學術和運營保障。
今年11月,首期培訓班將舉行。未來兩天內,國際博協和國內11家博物館的負責人將在故宮商議此次培訓的內容和具體課程。今年8月,這個方案將報送博協待批。單霽翔如此描述中心的授課地點:“在東華門外的一處學校內。站在學校的樓上,來自世界各地的學員可以俯瞰紫禁城,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單霽翔坦言,幾乎每兩三天,中國就會誕生一座博物館,然而如何促使博物館從量的增長到質的提升、從館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將是這次培訓的著力點。他認為,博物館的功能是為社會發展提供服務,不僅要加強藏品的匯集、保護、研究,還要提高陳列展覽水平和服務水平,讓博物館融入社會生活,在終身教育、城市文化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他希望培訓中心的成立及工作,對此起到潛移默化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