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家風家訓 > 正文

                焦裕祿女兒:家人沒用父親名義發大財

                2017年01月25日10:53  來源:新京報

                5034

                  5月26日,焦裕祿的二女兒、河南蘭考焦裕祿干部學院名譽院長焦守云的新書《我的父親焦裕祿》首發式在京舉行。該書系首部由焦裕祿家人撰寫的回憶作品。

                  1966年,新華社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紅遍當時的中國,而除了人們熟知的焦裕祿在蘭考任職的故事外,《我的父親焦裕祿》也首次披露了焦裕祿一生各個時期不為人知的故事,尤其是生活中作為丈夫、父親和兒子的焦裕祿。

                  對于影視作品中的“焦裕祿”,焦守云說,沒一個演員讓母親覺得像。“幾十年來各色焦裕祿的作品,參差不齊,讓我覺得應該給父親寫一部‘正傳’。”焦守云說。

                  回憶起焦裕祿,焦守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父親臨終前給母親的囑托:把兒女養大、給老人送終,不要向組織提要求、要救濟。焦守云告訴記者,幾十年來,家里人從沒向組織提過任何要求,這是父親傳下來的家風。

                  大帥哥

                  母親和我覺得沒一個演員像焦裕祿

                  從1966年2月新華社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發表至今,50年來,無數反映焦裕祿的影視、文字作品問世,蘭考縣委書記的形象鐫刻在幾代中國人記憶里。然而,焦守云卻說,母親和自己覺得沒一個演員像焦裕祿。近年來,在中國歌劇舞劇院工作的兒子余音飾演焦裕祿的演出已達60場,但焦守云卻認為,兒子也沒演出父親的樣子來。

                  “我爸爸小一米八的個兒,死的時候才40出頭,在媽媽和我們眼里,是一個標準的大帥哥。”焦守云說,上世紀90年代,因為母親覺得李雪健長得不像焦裕祿,電影差點泡了湯。

                  出生山東農民家庭,打過鬼子參加過革命,又當過工業企業的技術干部,焦守云說:“工農兵,父親都占全了。”焦裕祿給家人留下的形象是喜歡音樂、多才多藝,樸實但講究、聰明加勤奮。

                  焦裕祿從小學二胡,解放戰爭時期,作為南下干部,焦裕祿到河南尉氏縣工作。當時為推進土改,聚攏群眾做宣傳成為第一步。焦裕祿把宣傳口號編成歌,拉二胡成為土改的利器。而妻子徐俊雅愛唱歌,也正是仰慕焦裕祿的文藝才華,和焦裕祿走到了一起。

                  “孔孟之鄉,山東人講究。我奶奶經常說,再窮也要洗干凈衣服,穿整潔出門。”焦守云回憶,影視作品中的焦裕祿身上穿的滿是補丁的衣服,但實際上焦裕祿是很注重儀表,他穿的干部服,除了袖口和領口有補丁,其他地方都沒有。

                  對家人

                  批評兒子看戲沒買票,說白看戲就是剝削

                  以“縣委書記的榜樣”聞名的焦裕祿其實真正擔任蘭考縣委書記的時間僅短短幾個月。1962年,焦裕祿以縣委副書記身份來蘭考主持工作。

                  據時任開封地委書記張申回憶,當年要給蘭考選配新的縣委書記,選來選去沒合適的。蘭考是豫東的重災區,有的人一聽說去蘭考,就想辦法推脫,當時一個同志一聽是去蘭考,一下子精神失控,跑到廁所里哭起來。

                  張申在尉氏縣做過縣委書記,是時任尉氏縣委副書記焦裕祿的老上級。當時他找到焦裕祿時,焦裕祿的肝炎已經很厲害。“如果父親以這個理由推脫,組織也不會為難,但他二話沒說,表示越是困難越能鍛煉人。”焦守云在書中回憶。

                  除了在鹽堿地上種泡桐樹,帶領蘭考人民除“三害”的事跡,焦守云還回憶了蘭考時父親和哥哥的一件事。“我哥哥那時小,去看戲,賣票的問是哪里的,他說是縣委的。賣票的又問是誰,哥哥說是焦裕祿的兒子,就讓進去了。”焦守云說,后來父親知道此事,把哥哥嚴厲批評了一頓,說演員唱戲也是一種勞動,白看戲就是剝削。第二天,焦裕祿親自給戲院補上2毛錢戲票。

                  一次,焦裕祿在縣委墻上看到福利救濟名單上有自己的名字,救濟款是60元。他詢問縣直黨委書記,救濟是什么條件。書記說,“家在災區、生活困難、本人申請。”焦裕祿立即說:“我家既不在災區,我本人也沒有申請,為什么有我。我一分錢也不要。”

                  在他帶領下,蘭考縣委十幾名同志也主動提出不要救濟。縣委辦公室的張明常女兒胳膊摔斷了,也主動不要救濟。焦裕祿問,你不要,怎么給孩子看病?張明常說,賣自行車。焦裕祿說,賣了自行車,怎么跟我下去工作?對此,焦裕祿對縣委干部說,這種情況是真困難,應該照顧。

                  留遺囑

                  囑妻子把兒女養大、給老人送終,不向組織提要求

                  不要救濟,也成為焦裕祿臨終時留給家人的囑托。焦守云回憶,焦裕祿臨終對母親留下話,把兒女養大、給老人送終,不要向組織提要求、要救濟。“我們家這幾十年來,就是按照這個要求做的,沒有用父親的名義去發大財,也沒向組織提出過什么要求。”

                  焦守云的兒子余音說,2000年,開封一些企業面臨破產倒閉,大姨的兩個兒子都下崗了,后來自己外出打工,就這些年大姨還住著漏風的平房,冬天非常冷。

                  “我們那有人說,你們家這么多大領導來,跟誰說一聲不行,還不能把問題解決了?”焦守云說,很多機會,用焦裕祿的名字,會得到好處,“但是拒絕的理由只有一個,就是父親教導過我們,臨終時留下過話。”

                  焦裕祿的妻子徐俊雅是解放前的初中生,有文化,也很有工作能力。上世紀80年代做過蘭考縣的副縣長和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焦守云回憶,母親退休后經常說,不能讓組織照顧。“有一次住院,報銷了一萬多塊醫療費,母親很生氣,說用了公家的錢,把蘭考的醫療費都花光了。”

                  ■ 講述

                  講述人:焦守云(焦裕祿之女)

                  習近平13歲聽焦裕祿報道流淚

                  我現在是“三坐(做)”——坐飛機、坐火車、做報告,一輩子最忙碌的時候。到明年年底,全國的縣委書記都聽了我的報告了。許多干部都被焦裕祿的理想信念和工作經歷感動。

                  上天安門城樓與毛主席合影

                  1966年9月15日,13歲的我到天安門廣場接受毛主席第三次檢閱“紅衛兵”。那時所有領導人都在,有周恩來、陳云、鄧小平等。當時,她在廣場上等待毛主席出現,清華大學的學生告訴周總理,焦裕祿的女兒來了,周總理趕緊派人拿條子到廣場上找我。

                  我上了城樓,周總理就問我,媽媽還好嗎?家里幾口人?我答家里有6口人,周總理還給身邊人做了個“6”的手勢,表示家里人不少。

                  當天下午三四點鐘,毛主席來到城樓,王光美把我介紹給毛主席。當時,群眾的呼喊聲特別大,王光美第一次介紹,主席沒聽清,她就貼著主席耳朵又說了一遍,說這是焦裕祿的女兒。毛主席跟我握了手,點了點頭,由于聲音太大沒說話。要照相時,毛主席給林彪點了點頭,林彪也走過來,我和毛主席、林彪一起在天安門城樓上留下一張合影。

                  習近平初一聽焦裕祿事跡泣不成聲

                  從2009年至今,習近平總書記已三次視察蘭考。2009年,習近平去了焦桐園,看焦裕祿親自種下的那棵泡桐,并仔細看著那張焦裕祿站在焦桐旁的照片。

                  蘭考是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習總書記的聯系點。同時,習仲勛和焦裕祿都曾在洛陽礦山機器廠工作過。習近平在接見我時說,“今天很高興,像走親戚一樣。”

                  2014年3月,習近平去了焦裕祿同志紀念館、蘭考縣為民服務中心、東壩頭鄉張莊村、焦裕祿干部學院。我擔任焦裕祿干部學院名譽院長,習近平說:“我們這一代人是深受焦裕祿同志事跡教育成長起來的,焦裕祿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焦裕祿同志是縣委書記的榜樣,也是全黨的榜樣,他雖然離開我們50年了,但他的事跡永遠為人們傳頌。”

                  1966年,習近平13歲,上初中一年級。談起這段往事,習近平曾說:“1966年2月6日,《人民日報》刊登了穆青等同志的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我當時正上初一,政治課張老師念了這篇通訊,我們當時幾次都泣不成聲……”

                  習近平曾提到第二次為焦裕祿流淚,是看到1990年7月9日的《人民日報》頭版刊登的《人民呼喚焦裕祿》后。他還專門填了《念奴嬌·追思焦裕祿》一詞。其中有詞句“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記者 吳為)

                文章關鍵詞:焦裕祿;人民日報;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紅衛兵;我的父親焦裕祿 責編:安文靖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敬一丹、張凱麗深入一線,廣電扶貧放大招!

                  10月17日,全國第三個扶貧日,中國首檔使命類大型公益扶貧節目、河南衛視《脫貧大決戰》節目啟動儀式暨全國扶貧日宣傳活動在蘭考縣焦裕祿紀念園隆重舉行。

                • 河南省戲曲進校園(高校)活動啟動

                  “火車站禮送災民”“瓦窯村訪賢舉才”“買糧救荒”“帶病抗洪搶險”……幾個典型故事,盡展焦裕祿“親民、求實、奮斗、無私”的公仆情懷和崇高品質。11月8日晚,河南豫劇院三團為鄭州大學師生送上豫劇現代戲《焦裕祿》,拉開了河南省戲曲進校園(高校)活動的序幕。

                • 豫劇《焦裕祿》獲文華大獎 主創講述創作過程

                  著名劇作家、河南省政府參事姚金成說,《焦裕祿》中樸素的人性力量對當今社會現實的觀照,呼應了時代的需求和群眾的強烈愿望,這也正是它走紅熱演,并獲得文華大獎的根本原因。

                • 做“焦裕祿”式的黨員干部

                  焦裕祿同志是模范,是榜樣,值得廣大黨員干部對照“標桿”學習。

                • 廣電扶貧放大招

                  10月17日,全國第三個扶貧日,中國首檔使命類大型公益扶貧節目、河南衛視《脫貧大決戰》節目啟動儀式暨全國扶貧日宣傳活動在蘭考縣焦裕祿紀念園隆重舉行。

                • 踐行群眾路線的楷模:焦裕祿

                  2014年3月24日,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印發《關于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省蘭考縣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講話的通知》,要求各級黨委(黨組)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擺在突出位置,納入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

                • 人民日報推出"學習焦裕祿精神 踐行三嚴三實"主題圖書

                  人民日報出版社適時推出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踐行“三嚴三實”要求主題圖書:《踐行群眾路線的楷模:焦裕祿》《踐行“三嚴三實”要求:人民日報重要言論匯編》《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 踐行“三嚴三實”要求 黨員干部讀本》等3種主題圖書。

                • 焦裕祿的故事(七)

                  焦裕祿的故事(七)

                • 河南八部作品榮獲"五個一工程"獎

                  9月13日,第十三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表彰座談會在北京召開,本屆“五個一工程”評選結果正式揭曉,共有186部作品獲獎。其中,我省拍攝的電影《永遠的焦裕祿》、電視劇《大河兒女》等8部作品榜上有名,河南省委宣傳部榮獲“組織工作獎”。

                • 河南八部作品獲"五個一工程"獎

                  廣電兩部作品受關注。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