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頻道 > 評論 > 正文

                “失獨者”的痛楚需要制度的溫暖

                2012-05-11 15:39 來源:東南商報

                  堂吉偉德

                  世上有一群父母,他們的年齡大都五十開外,20多年來,和自己唯一的子女快樂地生活,正當他們幸福地為孩子購置新房、準備嫁妝的時候,一場意外卻奪走了孩子年輕的生命。他們由此陷入常人無法想象的痛楚當中:年齡太大,他們再次生育幾無可能,他們自稱為“失獨者”。

                 ?。?月9日《廣州日報》)

                  失獨之痛,一般人難以想像。除了黑發(fā)人送白發(fā)人的痛苦之外,更深的悲傷將會伴隨余生。當別人都兒孫滿堂享受天倫之樂時,他們卻可能在回憶中加劇痛苦。更重要的是,那些老無所養(yǎng)的農村老人,或者沒有社會保障的城市低收入者,除了情感的煎熬之外,還有生存的窘迫與艱難。

                  或許,生活上的苦還可以承受,但無后之痛,無疑讓人從失望而走向絕望。我們絕大多數(shù)人都會扮演子女和父母的雙重角色,對此應當有最基本的情感認同。而對于國家來說,誰來拯救陌生的“失獨者”群體,如何用制度善意給他們以關懷和溫暖,同樣是一個無以回避的問題。

                  “失獨者”既是一個家庭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在我們這個注重家庭倫理,講求代際傳統(tǒng)的國家,如何慰藉失獨者失落的心靈,解決他們的現(xiàn)實困境,以及長遠的生活、情感需要,尤其需要政府表現(xiàn)出應有的誠意。畢竟,他們所面臨的這種情況,更多是為了支持國家政策而做出的巨大犧牲,讓“失獨者”獨自承受這樣的風險,不是負責任政府的表現(xiàn)。

                  政府應當也必須做失獨者的保護者。與失獨群體的擴大,以及數(shù)量的增多相比,關于“失獨者”的研究,以及政策配套卻是一片空白。當務之急是對此社會問題要重視和行動起來,從防與治兩個方面施以援手。一方面,必須建立獨生子女父母的基本養(yǎng)老、醫(yī)療保險和救助機制,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另一方面,還得完善社會化養(yǎng)老機制,使失獨者能夠回歸到集體的溫暖中,能夠通過“結對幫扶”等方式,彌補他們的精神需求;此外,還得加強生命教育、精神關懷,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去關心和呵護失獨群體,能夠在社會的關愛中找到心靈的慰藉,并享受到真正的人生快樂。唯有如此,才能讓死者安心,生存舒心。

                責編:安文靖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男神來襲,哪款才是你的菜?

                男神來襲,哪款才是你的菜?

                娛樂圈男神女神當?shù)?,個個生的個唇紅齒白傾國傾城...

                5月影市前瞻

                5月影市前瞻

                五月影市作為暑期檔頭一炮,其中隱藏著幾枚重磅炸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