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天下新聞 > 正文

                亞洲最大"造島神器"來了!"天鯤"號11月3日下水

                2017年11月02日15:20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

                5034

                  (原標題:中國最強造島神器即將下水 技術水平世界先進)

                亞洲最強造島神器來了:由中國制造 明天下水

                  圖為停在干船塢里的“天鯤號”。

                  【環球網軍事11月2日報道】曾參與南海島礁吹填的中國自航絞吸船“天鯨”號的造島實力曾讓世人驚嘆,11月3日,亞洲最大的“造島神器”“天鯤”號也即將揭開面紗?!董h球時報》記者從中國交建所屬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航局”)了解到,亞洲最大、最先進的絞吸挖泥船“天鯤”號將于11月3日下水。記者1日來到位于江蘇啟東的上海振華重工啟東造船廠,看到“天鯤”號正在做下水前的最后準備?!疤旌骄帧狈矫姹硎荆疤祧H”號的成功下水,標志著中國疏浚裝備研發建造能力進一步升級,相關技術已處于世界先進水平。

                亞洲最強造島神器來了:由中國制造 明天下水

                  停在干船塢里的“天鯤號”。

                  根據“天航局”方面提供的數據資料,“天鯤”號船長140米,寬27.8米,最大挖深35米,總裝機功率25843千瓦,設計每小時挖泥6000立方米,絞刀功率6600千瓦。根據地質條件,配置通用、黏土、挖巖及重型挖巖4種不同類型的絞刀,可以開挖單側抗壓強度50兆帕以內的巖石。《環球時報》記者在現場看到,主體已經基本完工的“天鯤”號正停在造船廠的干船塢內,船頭前方幾十米處就是高高的船塢門。記者曾經登上過“天鯨”號,眼前的“天鯤”號黃藍搭配的船體顏色與之完全相同,但明顯更大,除了船體本身尺寸因素外,由于未吃水,船體完全裸露在記者視線中也更顯“魁梧”?!疤祧L”號那顯得很“霸氣”的絞刀曾給記者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不過,“天鯤”號的絞刀還沒安裝,據現場工作人員說,絞刀安裝要到下水后才能進行,大約在兩三個月以后。

                亞洲最強造島神器來了:由中國制造 明天下水

                  干船塢內,工人在做最后的調試工作。

                  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整個建船過程分為下料、船體分段、總組、大合攏等幾個階段,目前“天鯤”號已經完成陸地建造的最后一個階段。下水以后,還會有設備的精確定位、調試和試航工作。工作人員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干船塢外邊的水位就是長江的水位,下水時,干船塢前方的塢門打開,江水流入,船體就會浮起來。

                亞洲最強造島神器來了:由中國制造 明天下水

                  為什么要下水后才能進行這些調試?據工作人員介紹,這是因為船在干船塢內是停在墩位上,受力和在水中的狀態不同,船體每個部位的載荷也不一樣,“它需要到水中 伸伸腰 ,達到自然狀態才能找準船體軸線。”

                亞洲最強造島神器來了:由中國制造 明天下水

                  《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到,“天鯤”號定位為全電力驅動、雙定位系統、全球無限航區的重型自航絞吸挖泥船。具有以下特點:第一,技術標準高,全船布置的柔性鋼樁臺車系統、三纜定位系統、航行視線問題解決等技術國際領先。第二,裝備水平高,裝備了亞洲最強大的挖掘系統、最大功率的輸送系統和當前國際最先進的自動控制系統,泥泵輸送功率達到17000千瓦,為世界最高功率配置,且遠程輸送能力15000米,為世界之最??蓪崿F自動挖泥、監控及無人操控,將極大提高作業效率,適用于沿海及深遠海港口航道疏浚及圍海造地。此外,“天鯤”號環保要求高、設計人性化,相關節能技術具備自主知識產權,并可保證船員居住生活的舒適和設備的安全運轉。

                亞洲最強造島神器來了:由中國制造 明天下水

                  與大名鼎鼎的“天鯨”號相比,“天鯤”號的自主化程度大大提高,曾經參與“天鯨”號建造的“天航局”監造組副組長馮長華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天鯨”號的很多設備比如鋼樁臺車系統都是進口的,而“天鯤”號挖泥專用設備等都已經實現國產化,進口設備量大幅減少?!白钪匾?, 天鯤 號的設計是完全自主的,這在本質上是不一樣的,這反映了一個國家整體的科技水平和制造能力?!?/p>

                亞洲最強造島神器來了:由中國制造 明天下水

                  作為國家工信部重點項目的“天鯤號”絞吸船,由“天航局”牽頭聯合中國船舶工業第七〇八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廣州文沖船廠、招商局重工等參研單位,歷時5年,完成全部研發任務。《環球時報》獲悉,該船下一步將進入舾裝和設備、系統調試試驗階段,預計明年6月投入施工生產。

                文章關鍵詞:天鯤;環球時報;絞刀;絞吸船;神器 責編:王芳菲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中俄軍演為何選鄂霍次克海?突破美日第一島鏈東北端

                  中俄海軍今天起將開始中俄“海上聯合-2017”第二階段演習,繼地中海和波羅的海之后,中國海軍此次又將進入另一個“不熟悉的海域”——靠近日本北海道的鄂霍次克海海域進行演習。

                • 中俄軍演為何選鄂霍次克海?突破美日第一島鏈

                  中俄海軍今天起將開始中俄“海上聯合-2017”第二階段演習,繼地中海和波羅的海之后,中國海軍此次又將進入另一個“不熟悉的海域”——靠近日本北海道的鄂霍次克海海域進行演習。

                • 媒體揭中國人在巴遇害真相

                  這幫人為啥急得跳腳?

                • 東阿回應"中國人全世界買驢":做阿膠非只為華人

                  最近,“中國人全世界買驢”成為國內外的熱議話題,傳統中藥阿膠被認為是重要動因。秦玉峰22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隨著市場的國際化,依靠單純的中國資源很難滿足全球對阿膠的市場需求,利用全球資源滿足全球需求是合情合理的。

                • 老外網紅看中國:網絡“噴子” 中國比國外少

                  在《環球時報》記者的采訪中,蘭蘭又說了許多她喜歡中國的地方,部分人不喜歡,甚至認為“落后”“土”的東西,她贊不絕口。在《環球時報》記者的采訪中,蘭蘭又說了許多她喜歡中國的地方,部分人不喜歡,甚至認為“落后”“土”的東西,她贊不絕口。

                • 原標題 :臺軍宣稱可攔截大陸“東風-16”導彈 專家:“以武拒統”后果自負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梁云東 環球時報記者 畢方圓]臺灣“中央社”報道稱,臺“國防部長”馮世寬20日首度證實,大陸火箭軍部署可對臺灣本島實施精準打擊的“東風-16”型彈道導彈。王建民還稱,制造兩岸之間的緊張,也是民進黨當局轉移島內輿論對其施政不滿的一貫做法。

                • 外交部回應日本核污染食品流入中國:請日本政府別危害他國民眾健康

                  華春瑩在當天舉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方一直在關注日本福島核泄漏極其后續影響?!薄 ∪A春瑩稱,福島核泄漏極其后續處理不僅直接關系到日本本國國民的安全,也影響包括中國在內的地區臨國。

                • 孟州被評為2016年度中國最美特色旅游小城

                  1月7日,在《環球時報》舉辦的“環球視角·活力中國”高峰論壇暨第六屆環球總評榜活動中,孟州市作為全省唯一一家縣級單位榮獲“2016年度中國最美特色旅游小城”稱號。據悉,這一評選活動始于2011年,以環球輿情調查中心的調查數據為基礎,結合《環球時報》數百位駐外記者境外調研和各領域專家推薦,對中國城市在發展過程中投資、生態、環境、開發等領域的發展水平與吸引力進行綜合評價,評選出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榜樣。

                • 揭露“鋒銳律師事務所”黑幕 對過去行為悔恨不已

                  近日,因涉北京鋒銳律師事務所案件被羈押的律師王宇被公安機關依法取保候審。

                • 俄成美民主黨郵件門"替罪羊" 俄外長:不想說臟

                  維基解密曝光的郵件已經令民主黨全國委員會陷入丑聞——本該保持中立的黨組織卻變成希拉里的左膀右臂。

                • 美總統大選“瘋狂前行” 特朗普初選已無對手

                  繼一周前橫掃東北部5州后,美國共和黨總統參選人特朗普3日再次輕松贏得印第安納州的黨內初選。

                • 美總統大選 特朗普初選已無對手

                  美國共和黨總統參選人特朗普3日再次輕松贏得印第安納州黨內初選。

                • 烏克蘭駐華大使談切爾諾貝利:經驗是用鮮血寫成的

                  1986年4月26日,位于烏克蘭首都基輔以北130公里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4號機組反應堆爆炸。在事故發生30周年之際,烏克蘭駐華大使焦明·奧列格接受了《環球時報》的專訪,大使表示,經驗和規則是用鮮血寫成的,但核能的使用前景是光明的。

                • 維珍航班中國乘客受辱目擊者:當時情況挺可怕

                  中國女乘客李維(化名)近日在維珍航班上遭遇種族歧視和不公待遇一事引發國內輿論關注,《環球時報》記者17日就此事進行了跟蹤采訪。李維日前在社交網站上發表文章,講述了她3月1日搭乘維珍航空VS250次由倫敦飛往上海航班時的這段遭遇。

                • 專家:阿根廷水警擊沉中國漁船是過度使用武力

                  ”  劉丹同時指出,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阿根廷水警擊沉我國漁船時是在“向船體射擊”。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海洋法治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劉丹對《環球時報》表示,由于近海魚類資源非常有限,中國發展遠洋捕撈已成為大趨勢,但隨之而來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保障漁民的權利。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