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7日17:09 來源:中國文化報
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型網絡傳播活動紀實
今年1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啟動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中華文化新媒體傳播”等一批重點工程項目,對如何在新形勢下傳承發展好優秀傳統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做出具體部署。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將在北京召開。在這一背景下,日前,中央網信辦與文化部聯合組織開展了“喜迎十九大·文脈頌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型網絡傳播活動,旨在以非遺為切入點和主題,積極探索在新媒體快速發展的形勢下,主動把握網絡傳播規律,在全社會進一步營造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濃厚輿論氛圍,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此次活動吸引了近百家中央新聞網站、地方新聞網站和商業網站,以及部分傳統媒體的200多名記者參與,他們分赴貴州、山西、福建、湖北等省,實地采訪,親身體驗,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媒介全面、立體地呈現了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本報記者作為媒體成員之一,也積極深入上述地區,真實記述了當地的非遺之美和傳承者們的風采。我們把記者發自一線的報道予以整理刊發,希望借此進一步喚起廣大讀者對非遺的關注和熱情,在全社會推動形成弘揚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極氛圍。
當非遺保護遭遇小眾之惑時,群策群力是必由之路;當非遺傳承遭遇現實困境時,革故鼎新是不二法門。一句話,承載著匠人匠心之情的非遺文化,彰顯著巧奪天工之技的非遺項目,急需在時代的版圖上,找到專業化與大眾化的完美契合點。
4月10日,青年古琴傳承人毓璁向時代周報記者證實,國家文化基金的文化干部近期曾多次主動與其接洽,鼓勵她申請青年扶持基金。北京市對市屬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補助標準則與國家級代 表性傳承人的補貼相當,為1萬元/年。
如今的年輕人提起端午,想的多是或甜或咸的粽子。董淑梅至今還記得,小時候的東北老家,一到農歷五月,滿眼都是紅紅綠綠的香包,伴著絲絲縷縷的艾草香,教那送的人、戴的人、看的人、聞的人不由地一激靈,身心都舒展。
如今的年輕人提起端午,想的多是或甜或咸的粽子。董淑梅至今還記得,小時候的東北老家,一到農歷五月,滿眼都是紅紅綠綠的香包,伴著絲絲縷縷的艾草香,教那送的人、戴的人、看的人、聞的人不由地一激靈,身心都舒展。
小巧精致的蛋雕、雄偉壯觀的“小相獅舞”、華麗古典的香包……12月31日上午,新落成的鄭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正式開館,鄭州市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入駐展示,其中還包括剛剛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的登封窯。
布袋木偶戲是河南民間傳統的曲藝形式,在面積很小的舞臺上,由一名表演者操縱木偶,運用口技等表現手法,獨立完成所有故事情節的表演。張學林老人是河南省周口太康人,年逾古稀的他是布袋木偶戲的第六代傳人,如今,他的工作是每天在開封市的清明上河園里為游客表演布袋木偶戲。
廣泛征求民意是我國立法程序的關鍵環節,今年6月底,我省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出臺地方性法規草案,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然而十幾天過去,卻遭遇乏人問津的尷尬。
非遺的網絡直播要把握好邊界,娛樂元素的添加要考慮到是否與非遺項目的形象和定位契合,不能“喧賓奪主”。過去,一些傳統文化項目“觸網”,名為創新,實為惡搞、低俗,傷及文化本身。
據日媒報道,近日,在元旦剛剛過去的福島縣磐城市的愛宕神社舉辦了傳統的“潑冷水儀式”。當天,參加儀式的是4名當地新婚的男子,4人身著日本人夏季穿著的輕薄和服“浴衣”,迎著寒風站在由特殊草繩在沙土之上。
這樣被認為可以保佑全家平安,也會為本地的發展帶來好的兆頭。
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1屆常會11月30日通過審議,批準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12月6日,游客在陜縣張汴鄉參觀感受國家非遺——中國北方的“地下四合院”地坑院的獨特民俗。
一個人的“河南非遺博物館”
5月28日至29日,市人大常委會組織部分全國、省、市人大代表,對我市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和《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以下簡稱“一法一條例”)情況進行檢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解冰山帶隊檢查。
12月4日上午,開封市為第一批176名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頒發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