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天下新聞 > 正文

                最高法:哄騙拐走嬰幼兒視為偷盜嬰幼兒 可判死刑

                2016年12月23日07:09  來源:北京青年報

                5034

                  12月22日,最高法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拐賣婦女兒童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下稱《解釋》)。《解釋》中明確,對嬰幼兒采取欺騙、利誘等使其脫離監護人視為“偷盜嬰幼兒”;醫療機構、社會福利機構等單位工作人員以非法獲利為目的,將所診療、護理、撫養的兒童出賣給他人的,以“拐賣兒童罪”論處。按《刑法》規定,該罪情節特別嚴重,可判死刑。

                  拐賣婦女、兒童犯罪案件

                  法律政策適用方面有爭議

                  最高人民法院刑一庭負責人透露,2015年,全國法院審結拐賣婦女、兒童犯罪案件853件,判處刑罰1362人,與2012年相比下降50%以上;2016年1至11月,全國法院審結618件,判處刑罰1107人。

                  “但是,拐賣婦女、兒童犯罪案件法律政策適用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爭議,亟須明確。”上述負責人表示,“比如什么是偷盜嬰幼兒出賣?如何區分正常的婚姻介紹與打著介紹婚姻旗號拐賣婦女犯罪的界限?實踐中認識不一。”

                  以出賣為目的偷盜嬰兒

                  情節特別嚴重可判死刑

                  《刑法》第240條規定,拐賣婦女、兒童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以出賣為目的偷盜嬰幼兒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情節特別嚴重的,處死刑,并處沒收財產。

                  北京青年報記者獲悉,司法實踐中,此類案件常見情況是,利用父母等監護人或者看護人的疏忽,以給付嬰幼兒玩具、外出游玩等哄騙手段將嬰幼兒拐走。但對該種情形是否屬于“偷盜嬰幼兒”,實踐中存在爭議。此次《解釋》明確,對嬰幼兒采取欺騙、利誘等手段使其脫離監護人或者看護人的,視為《刑法》第240條規定的“偷盜嬰幼兒”。

                  無虐待、不阻礙解救

                  可從輕或減輕處罰

                  《刑法》第241條規定,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對被買兒童沒有虐待行為,不阻礙對其進行解救的,可以從輕處罰;按照被買婦女的意愿,不阻礙其返回原居住地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此次《解釋》規定,在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排查來歷不明兒童或者進行解救時,將所收買的兒童藏匿、轉移或者實施其他妨礙解救行為,經說服教育仍不配合的,屬于“阻礙對其進行解救”。

                  上述負責人補充說,對婦女自愿繼續留在當地共同生活的情形,視為“按照被買婦女的意愿、不阻礙其返回原居住地”,“但只可以依法從輕處罰,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還要依法追究。”

                  醫療、福利機構出賣兒童

                  按拐賣兒童罪論處

                  對醫療機構、社會福利機構等單位的工作人員將所診療、護理、撫養的兒童出賣給他人的行為,《解釋》明確規定以拐賣兒童罪論處。

                  對出于結婚目的收買被拐賣的婦女,或者出于撫養目的收買被拐賣的兒童,涉及多名家庭成員、親友參與的,《解釋》規定,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人員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后又組織、強迫賣淫或者組織乞討、進行違反治安管理活動等構成其他犯罪的,將按數罪并罰的規定處罰。

                  《解釋》還明確,以介紹婚姻為名,采取非法扣押身份證件、限制人身自由等方式,或者利用婦女人地生疏、語言不通、孤立無援等境況,違背婦女意志將其出賣給他人的,應當以拐賣婦女罪追究刑事責任。以介紹婚姻為名,與被介紹婦女串通騙取他人錢財,數額較大的,應當以詐騙罪追究刑事責任。

                文章關鍵詞:判死刑;刑法;解釋;偷盜;偷盜嬰幼兒 責編:彭向華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兩少年打死流浪漢 窮兇極惡的未成年人該不該判死刑?

                  近年來未成年人發生惡性犯罪的情況屢見報端,近日安徽合肥又傳出兩少年打死流浪漢的悲劇事件。據周圍人士稱,辦案的一名警官發現不對勁,除了路中間有大灘血跡外,路北側的人行道、非機動車道上也有多處血跡殘留。

                • 范正偉:理性缺席 良心何處安放

                  讓感情的歸感情、理性的歸理性,呵護專業理性,涵養社會理性,避免好心辦壞事,對于一個身處轉型期的國家來說,這一點尤為重要  這幾天,兩個有關刑罰的話題,引發輿論熱議。讓感情的歸感情、理性的歸理性,呵護專業理性,涵養社會理性,進而培養公民對法律的信仰,促進公眾對法治精神的理解,避免好心辦壞事,對于一個身處轉型期的國家來說,這一點尤為重要。

                • 中國拘留涉走私毒品日本議員 最高可判死刑

                  據日本共同社15日報道,日本愛知縣稻澤市政府當天稱,該市議員櫻木琢磨日前在中國廣州白云國際機場因涉嫌攜帶毒品被中國公安機關拘留。在15日的記者會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透露稱,10月31日,日本籍游客櫻木琢磨因在廣州白云機場攜帶毒品出境被中國公安機關刑事拘留,現關押在廣東省看守所。

                • 印度輪奸案兩名獲判死刑男子提起上訴

                  新華社今晨專電印度新德里輪奸案犯的律師8日說,兩名獲判死刑的男子已經提起上訴。維奈·夏爾馬和阿克薩伊·塔庫爾的律師A.P.辛格告訴媒體記者:“我代表我的當事人提起上訴,要求駁回預審法庭的定罪和判決。

                • 劉志軍被判死緩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對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受賄、濫用職權案作出一審宣判,對劉志軍以受賄罪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以濫用職權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年,數罪并罰,決定執行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近日,記者就社會各界關心的問題采訪了該案的審判長、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白山云。

                • 男子涉3年拐賣9男童求判死刑 有家屬尋子無望跳火車

                  檢察機關認為,應以拐賣兒童罪追究被告人張維平、周容平、楊朝平、劉正洪、陳壽碧的刑事責任,其中累犯張維平應從重處罰。

                • 車夫殺害婆孫倆潛逃14年 被害人家屬要求判其死刑

                  8月30日,陳中夫婦想起14年前的慘案十分悲傷。2002年3月31日,來成都做生意的陳中和妻子姜敏芝租住的房屋發生入室搶劫,58歲的岳母和11歲的兒子被殘忍殺害。

                • 安陽90后男子因瑣事掐死妻子 婚后曾數度自殺未果

                  家境優越的90后獨子,因為對婚后生活無所適從竟幾度自殺,在處理夫妻矛盾時,竟因瑣事掐死了妻子。對此,辯護人認為王某應構成故意傷害罪,加上有自首情節,之前沒有前科,且已賠償受害人家屬70萬元,得到受害人家屬的原諒,請求從輕判處,判處15年以下有期徒刑。

                • 90后男子因瑣事殺妻 婚后曾數度自殺未果

                  家境優越的90后獨子,因為對婚后生活無所適從竟幾度自殺,在處理夫妻矛盾時,竟因瑣事掐死了妻子。對此,辯護人認為王某應構成故意傷害罪,加上有自首情節,之前沒有前科,且已賠償受害人家屬70萬元,得到受害人家屬的原諒,請求從輕判處,判處15年以下有期徒刑。

                • 90后因瑣事掐死妻子 曾數度自殺

                  家境優越的90后獨子,在處理夫妻矛盾時,竟因瑣事掐死了妻子。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