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天下新聞 > 正文

                德國安斯巴赫爆炸案被定性為“恐怖襲擊” IS已認領

                2016年07月26日17:25  來源:澎湃國際

                5034

                德國安斯巴赫爆炸案被定性為“恐怖襲擊”,IS已認領責任

                  當地時間2016年7月25日,德國安斯巴赫,特警在現場進行調查。圖

                  央廣網北京7月26日消息,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三天前,慕尼黑鬧市區槍擊案死傷數十人,就在柏林的國會大廈還在降半旗志哀的時候,德國南部的安靜小鎮,巴伐利亞州安斯巴赫市的一家餐館當地時間7月24日夜間又發生爆炸。爆炸制造者本人死亡,另有15人受傷,其中4人傷勢嚴重。爆炸發生地距當地正舉辦的音樂節不遠,爆炸發生后,音樂節被迫中斷。

                  目前,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出來認領責任,該事件已經定性為恐怖襲擊。

                  巴伐利亞州內政部長赫爾曼斯7月25日召開記者會,交代調查最新進展。他表示,從27歲敘利亞嫌犯的手機里發現了一段視頻,內容是疑兇宣稱效忠伊斯蘭國領袖巴格達迪,又指襲擊是要報復德國。因此相信這是一起恐怖襲擊。不過暫時沒有證據顯示他與國外恐怖組織有聯系。另外警方又搜查嫌犯的住所,發現汽油和化學品等可以制造炸彈的材料。這已是德國一個星期內第四起襲擊,德國內政部長德邁齊埃表示,他已下令加強機場、火車站等場所的安保。但他呼吁民眾不要恐慌,不用改變生活方式。德國政府副發言人在記者會上談及近日的多起襲擊,指出這些事件沒有顯示出一致模式,又指過去數月在歐洲發生的襲擊,大部分兇徒都不是難民,可見難民與恐怖主義沒有關聯。

                  令人不解的是,過去一個月德國接連發生4起惡性襲擊事件,嫌犯全都是外來移民,并在口頭上表示效忠極端組織。

                  7月24日下午,德國巴伐利亞州羅伊特林根市發生一起持刀砍人事件,警方接到報警稱,一名男子在該市一個公共汽車總站與一名婦女發生爭執,之后用砍刀將該婦女砍死,并砍傷另外一男一女。隨后,犯罪嫌疑人在案發現場附近被警方抓獲。據當地媒體稱,被殺的婦女是一名孕婦。警方稱,犯罪嫌疑人是一名來自敘利亞的21歲難民。

                  7月22日傍晚,德國巴伐利亞州慕尼黑市北部的奧林匹亞購物中心發生槍擊事件,一名槍手向人群射擊,9人遇害,約20人受傷,其中3人傷情嚴重。警方稱,槍手為一名18歲男子,擁有德國和伊朗雙重國籍,槍手已死亡,尸體在距離購物中心一公里處找到,顯示為自殺身亡。有證據顯示,他可能患有精神疾病。

                  7月18日晚上1名17歲的阿富汗籍男性難民在德國巴伐利亞州維爾茨堡市附近的一列城際列車上用斧子和刀具襲擊乘客,造成多人受傷,襲擊者在逃跑中被警方擊斃,警方隨后在兇手位于奧克森富特的住所發現了手繪的極端組織旗幟。

                  去年,德國政府對中東難民敞開大門,寬松的政策給了難民們再次安家的機會,而最近接連數起惡性襲擊事件都與難民聯系在一起。為什么會有難民作出惡性事件?難民在德國到底處于什么地位?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表示,經甄別后需要被遣返的難民成了德國社會的安全隱患。根據德國法律和規定,如果甄別不合格,應該被遣返。但遣返期是有規定的,這次的襲擊分子也是難民,一年之前已經遭到遣返,但由于德國難民政策相對寬容,所以他一直滯留,無形中給德國社會治安、安全埋下了隱患。兩起和難民相關的襲擊事件在德國發生,相信會進一步把目前難民在德國的生存狀況,以及他們可能會給德國社會帶來的問題充分暴露出來。

                  當初對難民張開懷抱,卻換來難民的“恩將仇報”,連續惡性事件的發生令德國民眾對難民政策的質疑聲越來越大。崔洪建表示,執行過程中的種種問題與預期的差距擴大將迫使德國當局從技術上改變某些政策細節,但德國對難民的政策開放性不會得到徹底改變。因為這不符合默克爾政府和執政黨的利益。如果這樣做,等于公開宣稱之前的難民政策是失敗的。這樣的話,執政黨會付出代價。而這個代價會直接轉化為明年德國大選對執政黨不利的一些政治后果。所以公開的、表面的、大幅度的政策調整不太可能出現,但會出現小幅的、局部的政策和法律修訂。

                  德國當局不會做打臉的事,但也不得無視民怨。惡性事件發生后,很多人已將矛頭指向德國總理默克爾。這位已經執政11年的德國總理的執政地位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謀求連任的默克爾和其所在的基民盟能否在明年的大選中繼續執掌大權呢?

                  崔洪建認為,基民盟目前面臨獨孤求敗的局面,但如果民怨加深,不排除黨內換帥的可能。德國政壇的問題是默克爾似乎沒有什么挑戰者,她這么多年在德國政壇經營得很深了。再一個關鍵是,反對黨都不成氣,沒有辦法推出一個有能力打敗基民盟和默克爾的競爭對手。但如果情況惡化下去,民怨太大,被極右翼勢力所利用的話,也不排除一種可能,就是基民盟為了維護自己的執政地位,會做出黨內換帥的決定。接下來要看事態的演變,看基民盟方面是否會在這個問題上出現矛盾,如果有了矛盾,而且矛盾會擴大的話,不排除黨內換馬,繼續維持明年基民盟在大選中的地位。

                文章關鍵詞:恐怖襲擊;難民;IS;德國大選;爆炸案;默克爾;被殺;基民盟 責編:李爭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馬里加奧恐怖襲擊造成至少177人死傷

                  根據馬里政府19日公布的最新數據,18日發生在聯合國駐馬里多層面綜合穩定特派團加奧超級營地北部300米處的作戰協調機制營區的汽車炸彈恐怖襲擊導致的死亡人數上升到77人,其中18人為馬里政府軍,其余為親政府的武裝組織,受傷人數在百人以上。

                • 法當局被批未從巴黎恐襲中吸取教訓 全國哀悼三天

                  瓦爾斯在尼斯恐怖襲擊后召開的法國安全委員會會議結束后說:“總統決定,宣布7月16、17和18日為全國哀悼日,悼念遇難者。

                • 俄媒:敘多起恐怖襲擊遇難者人數已上升至130人

                  敘利亞發生恐怖襲擊的塔爾圖斯與賈柏萊民兵表示,敘利亞發生的連環恐襲已造成130名平民死亡?!薄 ⒗麃嗁Z柏萊和塔爾圖斯此前發生系列恐怖襲擊。賈柏萊的長途汽車客運站和醫院急救中心共發生7起爆炸。

                • 黑客組織"匿名者"稱挫敗IS對意大利恐怖襲擊

                  黑客組織“匿名者”日前在其社交媒體賬號上宣稱,他們的行動將不再僅僅是摧毀“伊斯蘭國”(IS)的賬號和網站,他們已經開始阻止IS在現實世界中發動的恐怖襲擊。

                • 奧巴馬發表全國電視演說

                  據外媒報道,當地時間6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罕有地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發表全國電視演說,向美國民眾報告加州圣貝納迪諾槍擊案的調查進展。奧巴馬演說中指出,這次槍擊案是旨在濫殺無辜的“恐怖主義行為”,但稱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兩名嫌疑人受到“海外恐怖組織”指使。

                • 痛定思痛,法國輿論關注什么?

                  巴黎人還沉浸在對恐怖襲擊遇難者的哀悼中,但輿論已經紛紛發問:巴黎還是座安全的城市嗎?法國的移民政策是否會受到影響?未來法國乃至歐洲將如何繼續反恐?

                • 恐怖分子面對是全世界人民的“戰斗

                  對于恐怖分子,妥協和忍讓是無效的,恐懼、害怕等情緒是無用的。這次悲慘事件造成傷亡和損失的同時也使全世界清醒地認識到,必須加強反恐力量。

                • 李克強就巴黎系列恐怖襲擊事件向法國總理致慰問電

                  李克強在慰問電中表示,中國政府堅定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愿同法方和國際社會共同應對恐怖主義的威脅和挑戰,保障中法兩國……

                • 塔吉克斯坦副防長發動恐襲 對峙過程8名軍警喪生

                  塔吉克斯坦內務部稱,該國國防部副部長納扎爾佐達4日策劃發動恐怖襲擊事件,造成17人死亡。塔吉克斯坦政府5日下午發布公告稱,當天采取的聯合行動中,33名納扎爾佐達團伙成員被抓獲,13人被擊斃,繳獲500多件武器,納扎爾佐達的哥哥在行動中投降。

                • 歐洲各國為打擊恐怖活動擬實行火車票實名制

                  法國列車槍擊案過后,歐洲各國將列車安保列入重要議程。歐洲多國內政和交通部長29日齊聚法國首都巴黎,商討如何加強國際列車安檢,確保乘車安全。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