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天下新聞 > 正文

                習近平總書記安徽考察回訪記

                2016年04月28日15:01  來源:新華社

                5034

                  新華社合肥4月28日電(記者詹婷婷)4月24日至2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安徽六安、滁州、合肥等地,深入農村、企業(yè)、高校、科研文化單位,就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落實“十三五”規(guī)劃綱要進行調研考察。沿著總書記的考察足跡,新華社記者進行了回訪。

                  “脫貧的信心一天比一天強!”

                  “總書記就是在這里跟大伙兒嘮家常的。”66歲的金寨縣花石鄉(xiāng)大灣村村民陳澤申拉著記者走到自家院中的空地當中,眼里掩不住笑意,“總書記惦記著我們老區(qū)群眾,關心我們過得好不好、底下的扶貧工作做得到不到位。”

                  大灣村地處大別山腹地,平均海拔700米以上。老區(qū)人民生活怎么樣,習近平一直牽掛于心。村民們回憶,總書記對大家說,我這次專門來看望大家。從北京坐了1個半小時飛機到合肥,又坐了1個半小時汽車到金寨,再用1個多小時進山來到你們這里,就是要了解農村脫貧特別是革命老區(qū)扶貧的真實情況。

                  老陳是村民組里最早安裝光伏發(fā)電設備的貧困農戶,也最早享受到“曬著太陽漲收入”的甜頭。他家門口醒目的“光伏電站”引起了總書記的關注。

                  據當地干部介紹,建一座小型光伏發(fā)電站,成本大約2.4萬元。政府、企業(yè)、村民各負擔三分之一,村民支付的費用可由扶貧貸款予以解決。陳澤申的光伏發(fā)電設備平均每年可以發(fā)電3000多度,每度1元錢。在開始階段,每年的發(fā)電收入村民一半留給自己,一半用來還貸,等到貸款還完,收入就完全歸村民所有。

                  “不能光想著靠政府,政府有好政策,要想脫貧,自己也得努力。”老陳告訴記者,他還養(yǎng)了10多頭羊,跟村里的養(yǎng)殖大戶簽訂了收購協(xié)議;山里適合茶葉種植,他將土地流轉給茶葉公司,每畝每年收入500元,公司免費提供茶苗和技術,茶葉種好了再賣給公司。

                  陳澤申的扶貧幫扶人是大灣村第一書記余靜,她向習近平總書記保證說:“大灣村一戶不脫貧,我堅決不撤崗。”

                  年過六旬的汪能保、張幫若夫婦兩人有慢性疾病,每年醫(yī)藥支出有5000多元。兒子早逝、女兒外嫁,汪能保家因病致貧,村里正幫助其辦理慢性病鑒定申報補助,同時為其準備了安裝光伏設備、種植茶葉等扶貧措施。

                  “習總書記問我吃高血壓藥一年花多少錢,關心得很細,說要給予更多扶持,我們很激動。”汪能保說。

                  56歲的陳澤平即將受益于當地的扶貧搬遷項目,不用掏錢,住的危房即將變成在自然村莊建的新房,“在山下做工也更方便了”。

                  在被習總書記問到愿不愿意搬遷到山下去,陳澤平回答說:“黨的這個政策好,我歡迎。”回憶起當時的情景,陳澤平說:“總書記很親切,我們感覺很溫暖。”

                  按照“精準扶貧”的要求,六安市針對每一戶貧困戶摸清貧困原因、細化貧困類別,提升扶貧的針對性。“現在,困難群眾的脫貧信心一天比一天強!我們尊重貧困群眾意愿,積極引導,期待實現全市貧困地區(qū)貧困人口如期脫貧,與全國人民同步邁入全面小康。”六安市委書記孫云飛說。

                  “小崗夢也是廣大農民的夢”

                  回憶起幾天前習近平總書記踏進自家的農家樂,大包干帶頭人、安徽滁州鳳陽縣小崗村村民嚴金昌很激動。“第二次見到總書記格外親切,”他告訴記者,上次見到習近平是在2010年,“那時我作為沈浩事跡報告團的成員,在人民大會堂參加沈浩先進事跡報告會。”

                  73歲的嚴金昌是小崗村變化的見證者,“改革開放30多年來,黨的一連串惠農政策讓農民過上了好日子,小崗村的生活環(huán)境,小崗人的衣食住行都有很大的提升。”

                  嚴金昌家里的土地都流轉了出去,給大戶種植,“小塊田變?yōu)榇髩K田,這樣便于機械化,便于耕作管理,產量大,保證了糧食安全。村民有流轉收入,又可以外出務工,老百姓收入只增不減!”

                  在小崗村,土地流轉面積已有8400多畝,占可耕土地面積的58%。

                  在鳳陽縣農技推廣中心主任徐德明看來,總書記在農業(yè)生產方面非常有研究。在小崗村高標準農田示范點的麥田間,習近平總書記向徐德明提出了不少專業(yè)問題。

                  “土地流轉、農田整理、種植品種、畝產量、病蟲害防治、糧食收購等方面,都問到了,都是農技人員關注、農民關心的問題。”徐德明說。

                  眼下,越來越多的小崗村民選擇在當地就業(yè),吳廣利就是其中之一。

                  當習近平總書記走進吳廣利家開辦的小超市時,“我不是在做夢吧”是老吳腦中閃過的第一個念頭。“總書記關心我的家庭情況,還關心我的孫子學習好不好。”他說。

                  63歲的吳廣利和妻子龐國華一起打理家中的超市,兒子吳懷龍在2010年從江蘇打工回來,在小崗村當地的企業(yè)工作,兒媳在小崗村大包干紀念館工作,現在一年家庭收入十多萬元,“我現在很幸福!”

                  嚴金昌認為,小崗還是那個敢想敢試的小崗,“在小崗村有搞養(yǎng)殖的,有種植的,有辦企業(yè)的,這就是深化改革。現在國家提出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所以現在小崗村就是你有什么力量、有什么能耐,你就怎么干”。

                  休閑農業(yè)、鄉(xiāng)村旅游、電子商務等新型業(yè)態(tài)的出現,讓小崗村越來越多村民分享第二第三產業(yè)的增值收益。

                  “習近平總書記說,小崗夢也是廣大農民的夢。”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吳小林說,“小崗人一定不辜負總書記的期望,努力建設更加美麗幸福的新小崗!”

                  “報效祖國和人民”

                  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觀看高新技術企業(yè)科技成果展時,習總書記走到科大訊飛展臺前,一個圓頭圓腦的機器人說:“總書記您好,我是小曼,我們早就期盼您的到來了,我也很高興能加入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來。”

                  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助理陳林告訴記者,包括機器人在內的成果展匯聚了安徽省優(yōu)秀的自主創(chuàng)新技術和產品,“參展的這些科研機構和企業(yè),都是把民族自主創(chuàng)新、打破國外壟斷作為發(fā)展的第一動力,堅決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關于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理念”。

                  作為以前沿科學和高新技術為主的大學,創(chuàng)新是中科大50多年歷史中醒目的“標簽”。中科大黨委書記許武告訴記者,中科大成立于1958年,設立的初衷就是為“兩彈一星”培養(yǎng)尖端科技人才,“可以說從建立之日就肩負著為黨和國家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的任務”。

                  來自中科大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的博士后李軍配告訴總書記,他正在創(chuàng)業(yè),“總書記關切地詢問我目前的創(chuàng)業(yè)收獲有哪些,有什么樣的感受”。

                  出生于山東菏澤定陶縣工廠李村的李軍配是村里第一個博士。“教育改變了我的命運,我希望自己所在課題組的科研成果能夠應用于社會,造福他人。”他說。

                  中國科技大學圖書館自習室里,大四國防生邵云飛聽到總書記詢問自己畢業(yè)后的打算,堅定回答:“服從祖國分配!”總書記問他:“將來立志當將軍嗎?”邵云飛說:“平平凡凡做好自己工作就行。”總書記點頭贊許:“踏踏實實做事,踏踏實實做人。”

                  22歲的邵云飛在日常生活中既要上課,又要訓練。“這條路看上去很艱辛,但是這把我從小喜歡的學科物理和報國夢想結合在了一起,我是幸運的!我要努力學習和訓練,像總書記說的那樣‘學成文武藝,報效祖國和人民,報效中華民族’。”

                  習總書記對青年學生的愛護讓科大學子們深深感動。“當習總書記走出圖書館準備上車離開時,我們都站在道路兩側向總書記問好。當時下著雨,總書記沒有打傘,和我們一個個握手,握了得有幾百次。”邵云飛說。

                  “迎接著永恒的東風,把紅旗高舉起來,插上科學的高峰……”在歡送的隊伍中,師生們高聲唱起科大校歌《永恒的東風》,歌聲久久回蕩。

                文章關鍵詞:總書記;惠農政策;孫云飛;光伏發(fā)電站;安徽滁州 責編:王芳菲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沖刺,向著全面小康的目標(議報告抓落實)

                  十八大以來,中國的扶貧事業(yè)不斷刷新著人類減貧歷史的新紀錄:  ——2013年至2016年,中國農村貧困人口每年都減少超過1000萬人,累計脫貧5564萬人;二十一載櫛風沐雨,從原來的“閩寧村”,到如今的“閩寧鎮(zhèn)”,總書記當年的殷殷囑托,已化為戈壁灘上的新奇跡。

                • 【治國理政新實踐·河南篇】今年河南夏糧總產量再創(chuàng)新高科技助力 讓“中國糧倉”更穩(wěn)固

                  黨的十九大開幕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提到,要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河南歷屆省委、省政府始終把“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河南農業(yè)從單純地追求高產到追求優(yōu)質,從“隨大溜”到標準化,從粗加工到新業(yè)態(tài),河南從建設大糧倉到建設大廚房、大餐桌。

                • 【治國理政新實踐·河南篇】河南各界收看收聽十九大開幕會盛況 一起為新時代喝彩

                  “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我信心滿滿,今后將繼續(xù)值好每一天班,站好每一班崗,保衛(wèi)好國家和人民的安全。

                • 庹震:習近平總書記擔任十九大報告起草組組長

                  10月17日下午,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舉行新聞發(fā)布會,十九大新聞發(fā)言人庹震向中外記者介紹十九大準備工作情況和大會議題。報告起草工作始終貫穿著民主精神、充分聽取了黨內外各方面意見和建議。

                • “中國碗”盛上更多“河南糧”

                  9月27日,在尉氏縣張市鎮(zhèn)沈家村的高標準糧田里,村民們和該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的專家一起查看套種的朝天椒長勢。郭天財說,當時中原大地麥浪滾滾、長勢喜人,習近平總書記走進尉氏縣張市鎮(zhèn)高標準糧田綜合開發(fā)示范區(qū),仔細查看麥穗灌漿情況。

                • 用鏡頭記錄下殷殷囑托

                  河南日報推出的“牢記囑托出彩中原”系列述評,站位高遠、氣勢磅礴,充分展現了中原兒女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不斷拓展中原出彩新境界的生動實踐。習近平總書記心系河南發(fā)展,對河南人民有著深厚的感情,多次到河南考察指導。

                • 《將改革進行到底》第五集:延續(xù)中華文脈

                  推動媒體融合發(fā)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鞏固宣傳思想文化陣地、壯大主流思想輿論的重大戰(zhàn)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高屋建瓴,促進當代國人把更多的文化自信、更生動的中國故事帶到全世界面前,帶入到世界文化的百花園中。

                • 提高認識聚焦重點 確保脫貧攻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6月29日,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度貧困地區(qū)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研究部署我省脫貧攻堅工作。陳潤兒、王炯、翁杰明、趙素萍、任正曉、李亞、孔昌生、陶明倫、許甘露、馬懿、穆為民出席會議,劉春良、王鐵、史濟春列席會議。

                • 與總書記議國是有何體會?上海團代表這樣說

                  昨天下午,人民大會堂上海廳,習近平總書記連續(xù)5年參加他所在的上海代表團的審議。“上海這種超大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上海長寧區(qū)虹儲居民區(qū)黨總支書記朱國萍代表對總書記這句話印象深刻。

                • 與總書記議國是有何體會?

                  昨天下午,人民大會堂上海廳,習近平總書記連續(xù)5年參加他所在的上海代表團的審議。“上海這種超大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上海長寧區(qū)虹儲居民區(qū)黨總支書記朱國萍代表對總書記這句話印象深刻。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