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27日16:53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重慶1月27日電 (記者 韓璐)中國高校再掀“校名爭奪戰”,四川瀘州醫學院更換校名為“西南醫科大學”一事,成為近日中國教育界的一大熱點新聞。在沉默多日后,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連續兩日發聲,讓這場“校名之爭”再起波瀾。
繼26日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首次發布官方聲明,堅決反對瀘醫改名后。27日,西南醫院院長郭繼衛發表文章《七問瀘醫》,將這場“校名之爭”推向輿論高潮。
這并不是瀘州醫學院首次遇到更名阻力。2015年4月28日,瀘州醫學院因更名“四川醫科大學”動了老“川醫”——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的“奶酪”,遭到900多名老“川醫”校友公開抵制,最終導致“四川醫科大學”名號被撤消。
在“四川醫科大學”名號撤銷后,瀘州醫學院又向教育部申請更名為“西南醫科大學”。從“瀘州”到“西南”,從“醫學院”到“醫科大學”,不論是地域跨度還是學校規格,新名字似乎將學校的“檔次”提升不少。
雖然瀘州醫學院新校名避開“四川”,但“西南”一詞讓地處重慶的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坐不住了”。
西南醫院前身是1929年建立的“國民政府中央醫院”。1950年11月,西南軍政委員會正式命名西南醫院,為第三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第三軍醫大學西南臨床醫學院。
“我們是西南醫學院,他們是西南醫科大學,英文名是college和university的差別。我們兩個單位地域如此相近,名字如此相近,會讓公眾產生混淆和誤解?!蔽髂厢t院相關負責人對中新社記者表示。
西南醫院的擔心并非杞人憂天。因醫療水平在重慶甚至西部地區領先,很多不法分子就曾打著西南醫院分院或??崎T診的旗號坑蒙就診患者。據西南醫院統計,每年該院接到此類患者投訴超千例。
隨后,中新社記者致電瀘州醫學院宣傳部門。該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于此次更名事件,校方不方便接受采訪。
瀘州醫學院的更名只是中國高校熱衷改名的一個縮影。據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中國至少有18所高校申請改名,大多從學院更名為大學。而相關數據顯示,過去5年國內有257所高校更名。
雖然大多數高校改名申請獲得了教育部批準,但也有高校也因修改校名受阻,最終另改他名。例如原浙江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申請升格為浙江醫學院,后來受到浙江大學醫學院校友的反對,最終的結果是其升格后的學校名字為杭州醫學院;而武漢大學珞珈學院原先申請的建校名稱是武漢長江學院,但是最終的結果是更名為晴川學院。
隨著瀘州醫學院和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的爭論愈演愈烈,教育部有關負責人26日在接受媒體關于“瀘醫改名”一事采訪時表示,將完善學校名稱使用的相關政策規定,防止引發高校校名沖突。
目前,西南醫院已通過第三軍醫大學向國家教育部申請高校更名行政復議。但這場涉及中國西部地區兩所高校改名的風波,仍無定論。(完)
娃娃只有660克重、28公分長,跟一根筷子的長短差不多。
11月18日消息,西南醫院兒科監護室外的過道,31歲的李潤權在這里呆坐了整整三天。緊隔著一扇大門,躺在暖箱里的娃娃是他心中全部牽掛。娃娃只有660克重、28公分長,跟一根筷子的長短差不多。
“很多人以為冬天才是燒燙傷的高發季,其實不是,夏天受傷的人更多。家長要小心看管好家中的熱水瓶、燒水壺,避免孩子接觸;家中的電插座也得留意,因為孩子手指細、好奇心重,需防止他們將小手指伸進去。吳軍說,如被燙傷,首先要脫離危險源,隨后用清水沖洗至少30分鐘并立即送醫。
記者29日從四川宜賓市衛生局獲悉,該市“5.12”公交車燃燒事件中的1名重傷者死亡,已有22人出院,還有54名傷者在醫院治療。宜賓市衛生局發布信息稱,截至28日14時,宜賓“5.12”公交車燃燒事件77名傷者,已有22人出院。
7月15日凌晨,運送楊婷的救護車抵達西南醫院。楊婷術后已經被安置在西南醫院神經外科重癥監護室,每天下午5點允許親人探視幾分鐘,醫生密切關注著楊婷顱內壓的變化,防止腦水腫產生,確保楊婷平安渡過顱內水腫的高峰期。
“媽媽,我給你剝一顆糖吃吧。昨日下午,西南醫院燒傷科,回憶起事發時兒子不幸遭遇的一幕,30歲的蔣尊琴淚如雨下。回來看到媽媽正在給剛到的客人煮面條,小嘉偉仰著笑臉,舉起一顆奶糖說道:“媽媽,我給你剝一顆吃吧。
周偉回憶了當時的場景:楠楠重心不穩,踉蹌著往后退,整個人坐進油桶里,發出痛苦嘶喊。
女孩重心不穩往后退,整個人坐進油桶里,發出痛苦嘶喊。
周偉回憶了當時的場景:楠楠重心不穩,踉蹌著往后退,整個人坐進油桶里,發出痛苦嘶喊。